返回三十五 大股东  一枕梦汴梁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内的人像装在一个巨大的方盒子里面,喘口气儿都想搬个梯子爬上去。

蔡全从梯子上爬了下来,来到一个躺在竹床的老者身边。

“老爷,十七娘又过去了……”

竹床上的老者眼神里闪出一丝厌恶的神色,唔了一声闭上眼睛,。

“明天随便找个借口,乱棍打死吧,记住,当着那个小畜生的面打!”老者语气平淡,显然并未在此事上动了真怒。

“是!”蔡全眼神里悄悄闪过一丝惋惜。

老者挥了挥手,他立刻隐没在黑暗之中。

老大已经自立门户了,老三也开始有了异心,不过这些事情在他心里都起不了波澜。

老四啊,他最疼的儿子没想到跟自己的十七房小妾搞到一块了,真是个没出息的畜生,他倒不是心疼那个小妾,自己年纪大了这方面性趣不大,小四玩了也就玩了,反正肥水不落外人田,他是怕被政敌找到这个把柄攻讦他。

天气虽热,但是让他心凉的却不是这些破事,而是白天朝堂里发生的事。

官家如今对他渐渐厌恶,今天在朝堂上,他的三道推荐秋闱主考官的奏折均被封了回来,这是圣眷不在的表现。

老者不是别人,乃是当朝宰执,太师蔡京。

徽宗是一个沽名钓誉好大喜功之人,坊间对蔡京的风评不好,早已怨声载道,监察御史把民间的怨气收集后上呈给了他,徽宗见自己被骂成昏君不由惊怒交加,便生了疏远蔡京之心。

自古道伴君如伴虎,此言果然诚不我欺,蔡京此刻内心悲凉,他为官家鞍前马后,可谓是鞠躬尽瘁,结果民脂民膏官家得,黑锅骂名他来背,虽说自己也顺带捞了不少好处,可是又怎及为官家带来好处的百分之一?

如今官家还没有立刻翻脸,那是联金抗辽的大事还没有最终落实,一旦事情有了眉目,也就是他离开朝堂之时。

赵良嗣已经到了汴梁,先前差人来报,只等把公文交到值房后再把金使李善庆安顿好,他就专程过来拜访,他之所以到现在没睡,就是等他到来。

赵良嗣啊,这是一个能吏!听闻他一路被辽人追杀,没想到最后神不知鬼不觉的从水路进京了,听说他的船在朱仙镇撞坏,还是一个少年书生帮他修好,有点意思。

黑暗中蔡全的身影又现。

“老爷,赵良嗣求见。”

“带到书房。”蔡京说完起身回屋,身态从容步伐稳健,哪里能看得出已是七十四岁高龄的老人。

……

“下官见过蔡相!”赵良嗣深深的给眼前这个老者施了一个大礼。

“良嗣无需多礼,莫要自称下官,在老夫这里就当做自家看待,你这一路颇多惊险,老夫在这里代朝廷上下向良嗣道声辛苦!”蔡京对眼前这个人还是很欣赏的。

“多谢蔡相抬爱,良嗣惶恐!”赵良嗣又是一礼。

蔡京把住他的手入座。

“没想到良嗣进京之后第一个便是来到老夫这里,我心甚慰啊,不知这一路可有奇闻异事说来听听。”

“呵呵,这一路疲于奔命,哪有闲情逸致去走马猎奇,不过知道蔡相酷爱书法,我从金国那里意外的淘得一方奇砚带来,给相爷当个闲趣。”

“哦?本相虽不受贿,但对这君子之物却是厚爱,此物何在,我倒是有些迫不及待了!”蔡京虽然爱财如命,不过相比财帛而言,他更喜欢奇巧的文房四宝。

一方洁白通透的玉砚呈现在书桌之上。

到了蔡京这个层次,玉砚台已不是稀罕之物,但是赵良嗣能把此物单独送给他,必然有它不同之处,便笑吟吟的等他解说。

“此砚一玉三界,墨海三个阶梯,一阶一质地,最高的质地略粗,出墨相当的快,中间次之,把墨能二次细研,再到下面细腻如釉,磨出的墨汁温润如油,神奇的是无论哪一阶均不吸墨,不变干不变稠,书写之后墨光十足,不损笔毫。”

赵良嗣说着拿起砚台放在烛光之下,蔡京细看,果然如他所说,接过砚台顿时爱不释手。

“今天还有一个收获,我取与蔡相一观。”

“呵呵,良嗣看来此行收获颇多啊!”

奕子枫的那幅烟锁池塘柳的上联拿了出来之后,蔡京的眼睛再也不能离开,看着看着渐渐有了凝重之色。

“这是……?”

“这是我今天遇到的一个小友所做,蔡相能否帮下官评断一番?”

赵良嗣有心想在蔡京面前给奕子枫露个脸,蔡京权倾朝野,一旦能入得他眼,那以后便可平步青云了。

蔡京把蜡烛移过来,觉得不够亮,又想再拿一只,赵良嗣抢先一步拿了过来。

短短五个字,蔡京看了一盏茶的功夫,他一边看,一边用手指在那字的下方虚空比划,口中喃喃自语的听不清说些什么。

“良嗣,那少年是谁家子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