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锤笑了,党项人却愣了。
开什么玩笑?
你他娘的脑子被门夹了,不怕死,还想和我们谈谈。
事实证明,这个人真还不怕死。
他只是瞄了一眼头顶的那把弯刀,便不在乎地继续问道:“我想知道你们是哪个部落的,拓跋部吧?”
好像头顶的不是一把弯刀,而是一串葡萄。
党项人又是一愣。
这人怎么知道这些?
对方的弯刀没有落下来,李二锤颇感意外。
只是那一瞬间,他却是捕捉到了对方眼中的异色。
这些党项人武器精良、衣着豪华,必然是贵族。
如果是贵族,自然是拓跋部。
党项有八部,有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利氏、房当氏、米擒氏、拓跋氏,而拓跋氏最为强盛。
唐末至宋,拓跋氏盘踞夏州已近百年,自然是贵族。
只是,拓跋氏的贵族为何出现在吕梁山里?
难道,对方对山西有觊觎之心?
不是吧。
这个时候,赵二可是兵强马壮,干不过契丹人,揍你党项人还不是捏死一只蚂蚁那么简单。
现在这个时候,党项人可是臣服大宋的,双方关系还处在蜜月期。
先前攻打北汉,党项可是出了力的。
打草谷什么的,也不至于吧?
再说打草谷也不至于打到穷乡僻壤的吕梁山里。
那么就是党项人发生了内讧?草原上已经不能立足。
什么样的内讧才能导致连草原都不能立足,还要跑到穷乡僻壤的吕梁山里躲避,那也只能是军事政变,你死我活的权力之争。
党项人发生了权利更迭,李二锤判断。
“我们是拓跋部,怎么了?”
定难五州是胡汉杂居,党项人自然能够听得懂汉话。
这下李二锤心下大定。
那个党项人就更奇怪了,这个小白脸不怕死,还是个二愣子。
他的脑子不是被门夹了,他根本就没脑子。
那个党项人就想着把这小子一刀结果了了事。
谁知李二锤又煞有介事地说话了,“不知是思恭的后代,还是思谏的后代?”
李二锤说到人家的先祖,自然双手抱拳,以示恭敬。
然后李二锤就从定难军的历史说起,一直说到现在的定难军节度使李继筠。
历史上记载,唐朝末年,拓跋思恭因为替唐朝镇压黄巢暴动,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并赐姓为李,以后李家世代领有定难军。
李思恭有兄弟五人,是为李思谏、李思忠、李思孝、李思敬。
李思恭死后,因为李思恭的儿子李仁祐早死,孙子李彝昌年幼,所以定难军将领推举李思谏为定难节度使、承袭夏国公的爵位。
李思谏承袭节度使是李氏世袭定难军节度使的开始。
李思谏死了以后,定难三军立李彝昌为留后,随后也得到了朝廷的册命。
然而,一年不到,这小子被定难军军将高宗益暗杀。
后来,夏州人杀了高宗益,定难军首领的位子就到了李仁福手里,而李仁福却是李思敬的儿子。
至此,世代领有定难军的是李仁福的后代,思恭和思谏的后代可就靠了边。
定难军的首领谁不想干啊,关键还是看谁的拳头硬啊。
“自然是思恭的后代!”
那个党项人可就泛起了嘀咕。
这人像个蜜蜂般的嗡嗡地说了一通,还对我家先祖这么了解,我可不能杀错了人,举起的弯刀也就顺势放下了。
“几位来此可是有些时日了,没干过李继筠吧?”
眼看对方把刀放下,李二锤吊着的一颗心才算落地。
心道,这刀都放下了,或许有戏。
妈的,不懂点历史知识,都不能好好穿越啊。
“快一年了。”
那个党项人回答道,忽然脸色又是一变。
你小子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
连我们没干过李继筠都知道,莫不是李继筠派来的奸细。
便犹豫着又举起了刀,心想着,这小子现在还不能杀,得抓回去问个清楚。
那就对了,李二锤兴奋地一拍大腿,把那党项人吓了一跳。
历史记载“太平兴国三年夏五月,李克睿卒,宋太宗辍朝二日,赠侍中。子继筠嗣,自立为留后。”
现在是天平兴国四年,和他们跑到吕梁山的时间基本吻合,这就是夺位失败,才跑来避难的。
这个是有些根据的,历史上记载夏州节度使曾连续三年产生了更替。
公元978年李克睿卒,继筠继嗣;公元980年继筠卒,子幼,季弟继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