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弥留之际 亦真亦幻的开始  从犬父到虎父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了这个家,接下来母亲的手术很成功,开始进入恢复期。

也正是这个时候,我怀着对父亲的恨意和极度冷漠以及对母亲的极度愧疚选择了离开家乡只身去淅江宁波闯荡,因为在我心中认为母亲这么多年都是为了我,为了维持一个完整的家,才忍受了这么多年的不幸婚姻。

也是这个时候我遇到了这样一个愿意傻呼呼的不顾一切跟着我这个三十而立却一无所有的男人背景离乡并愿意生下这个孩子的傻女孩。

没有婚纱照,没有钻戒,没有自已的新房,没有想象中热闹的婚礼,一切简单到象征性的草草走了个过场,我们就这样组成了家,准备开始迎接这个意外到来的小生命。

我知道我即将身为人父,必须得承担起这个家,一切从头开始吧,虽然我已年过30,但说实话,前面的那么些年,我并没有什么一技之长,我该拿什么去给未来的孩子创造好的未来。

由于童年的判逆,我仅仅只是读完了小学,初一就开始打架惹事,初二上学期被迫退学,成了学校老师不愿管,父母也管不了的坏孩子。过早的走入社会,更是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和一帮社会青年到处惹事生非,但幼小时读武侠小说心中种下的侠的种子始终埋在心底,所以即使我们这群不肯读书到处惹事生非的少年被当时的社会定义为小混混,我也有自已的底限,只是参与打架和帮兄弟打架,有时会帮受欺侮的朋友出头打架收点保护费,但对于安分守已的弱者我不欺,对于女人小孩不欺。偷盗的事情我不做。

在外面打赢了很高兴,有烟抽有零食吃,打输的时候也有,鼻青脸肿血迹斑斑的回到家里的时候也不在少数,15岁那年有一次约架,对方人多,又是木棍又是砍刀,很快把我们几个弟兄冲散,我慌不择路躲到一个小巷子里时突然看到电线杆上贴的一个小广告,是一个武校的招生广告,我很快就背下了上面的电话号码,回到家后我立即对父母说我想上武校,我的父母早为我不服管教而伤透了脑筋,这次听我主动提出要上武校,马上就联系了电话上的那家武校,在了解了大概的情况后立刻安排把我送到这个距离我家100多公里,位于湖北通城县大山里的武术学校。

从小在城市长大,没有离开过父母、没有出过远门,又在社会上游荡了差不多一年的我很是兴奋,没有只身离家的悲伤和担忧,到是对未来充满期待,我觉得通过到武校习武变强以后再回来就可以收拾那些现在比我强的人,收拾那些恶人,我要他们都怕我,都敬佩我,以后都要跟着我混。

当时的年代中国还没有什么高速公路,我和我父亲从武汉乘坐大客车,一辆破旧的大客车载了满满一车的人和货,拥挤不堪,经过四个多小时颠簸的路程终于到达通城县城,在当地打听后又坐牛车在弯弯曲曲坑坑凹凹的农村土路上颠簸了近一个小时才到达联系好的武校。

这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出远门,离开父母亲人,离开朋友,离开曾经熟悉的生活环境,未来要一个人在这大山环绕的武术学校生活和学习,一切都是那么新奇。

这所武校面积不大,围墙内一处两层楼的红砖房,一处类似大仓库一样的大平房,加上一个院子。我们到达时已是下午,两个看起来十八九岁的小青年正带着一群大约三十来个大大小小的孩子穿着统一的红色练功服在院子里的太阳下扎着马步练拳,我看最小的只有五六岁的样子,大的估计也就十六七岁的样子。武校的大铁门没有关,我们进去后所有的小孩子学员都停下来看着我们父子,其中一个带他们练功的小青年向我们走过来,另一个小青年对着那群练功的孩子大声吼道,看什么看,练你们的。

走过来的小青年问我们来做什么的,我父亲回答他道,我们来找校长报名办理入学的。他用手指了指那栋二层的红砖房,说道,校长在二楼的最左边房间,说完又走回去看着那群孩子练功。我想这两个青年应该是我们的武术教练。

校长是个40多岁的中年胖子,个子不高,大约一米六几,秃头,黑黑的很敦实,据说是少林寺的俗家弟子,在这座山里开武校有三年多时间,也不知他的功夫如何。办好入学手续后没有什么留恋和告白,父亲把我留在这所大山深处的武校后就匆匆离开,而我却是没有一点不安,反而感觉新鲜和好奇,而真正开始这里的生活和学习后才发现武校的生活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惬意,大山深处的这所武校是全封闭式管理,送来这里的孩子有两类,一类是大山周边里的农村读不了正规泶校或文化成绩很差的孩子,另一类就是象我这样到处惹事生非不读书的坏孩子,在这里校长是最高的权威,除了校长就是两个教练,这所学校是个文武学校,也有文化课,只管教小学的内容。文化课老师这里的学员们都不太当回事,能混则混,也不怕老师,但武术课的教练不同,因为不听话或犯错的学员会挨打,有一种藤条和一种橡胶材质的软皮鞭,学员们管这叫吃面条和吃火锅,轻的处罚是藤条,抽在身上一下一个红条印子,叫吃面条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