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节 回乡偶书  明年四十岁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有卧室。房间大了,空间大了,她也打扫不过来。”

说完舅舅把他们已经商量好的新房子的方案,和一凡也说了一遍。老妈等不及下午了,刚刚说完就带着一凡到邻居家看了一下,哪里是厨房,哪里是主卧室,次卧室,其实也不大,但是老妈一个人生活起来要比现在安心好多。

一凡也没有多话,回到家里走到门前的银杏树下,拍了拍他,心里默默的和他说一声:“小兄弟,下次回来的时候,哥哥可能就见不到了。”

一凡小的时候银杏还是很值钱的,十岁的时候父亲去隔壁县市开会之后带回来的,把树苗交给了一凡让他以后要好生照看这棵树。一凡也很上心,在学校里面都憋着尿,等放学回来给银杏树施肥来着,一凡还美其名曰:肥水不流外人田。说起来也很奇怪,树顶上最高的一个枝头,一凡刚刚上高中,父亲生病了,最高的树梢就可以渐渐枯黄了。父亲走了没有多久,再看最高的枝头就已经彻底枯死了。家里一凡看到从来没有把这个事情和其他说,他知道这里面的寓意。可能其他人也知道,也是悄悄的保守着同样的秘密吧!

其实父亲刚走之后那几年家里日子过的真苦,一凡永远都能记得也是和现在差不多时节,金秋十月、秋高气爽。那个时候家里的地还多,奶奶爷爷也都在世。一凡高中放假在家,正好家里的稻谷都已经收好了,正晾在路上晒。吃过午饭微微的起一点小风,但是下午三四点已经是乌云密布,狂风大作了。当一声炸雷将屋中午睡的人惊醒的时候,家里已经乱做一团了。奶奶和爷爷的年纪也大了,再加上父亲刚刚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心里说不尽的苦,奶奶不止一次叩问老天,为什么不是她,而是将她的儿子带走。奶奶腿脚不好,爷爷本来就有白内障,后面渐渐的更加看不清东西了。老两口帮助把晾晒稻谷往口袋里面装,我负责将稻谷推到爷爷奶奶脚下聚拢起来,老妈将装好口袋的稻谷装上独轮车一车车的往家里搬。

此时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天空中已经有零星的雨点开始砸下来。

秋风将黄土卷起来,夹杂着各种树叶往人的脸上怕打,老妈不断在催促着,咒骂着,奶奶也是不断的抱怨着爷爷的动作迟缓,但是呼啸而过的狂风很快将所有人的声音都吹散。一家四口人,其中两位还是身体有碍的老人,被渐渐的黑暗包裹。为了脚下辛辛苦苦半年收成下来的两百斤的稻谷,不断的挣扎,奶奶的头发被狂风撕扯着、披散着,爷爷艰难的在脚下去摸索着去找寻一个空的口袋。一凡为了图快,在堆放麻袋的时候,弄的前重后轻,老妈一路推过去,一个不留神脚下不稳,刚刚装好的一车又翻掉了。老妈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多日来心中的苦闷此时顷刻间都溃堤一般,肆意宣泄哭喊出来。一凡赶紧将老妈搀扶起来,又把口袋装上了车,然后自己推着车往家里走。剩下稻谷没有办法了,用塑料布蒙起来,但是最下面的一部分还是被弄湿了。老妈和奶奶两个人在堂屋中,看着屋外如同瓢泼一样的大雨,不停的擦拭着眼泪,爷爷在黑暗中静静的坐着,沉默不语。一凡依着门框看着在****中不断飘摇的银杏树,心里只能泛来两个字---悲凉。

今天一凡又在相同的时节站在门口,看着秋日阳光下,好像被上镀了一层金色釉面的银杏树叶,时间又过去了二十年的轮回。银杏树又重新焕发了生机,地上落满了一地的银杏果,一阵阵酸酸的味道在阳光下蒸腾起来。一凡从树枝上轻轻的采了一个叶片下来,放在随身的小笔记本里面。或者这个就是最后一面了,再回来的时候,可能已经再也见不到这个陪着自己,一起的成长的伙伴了。

饭菜已经上桌了,姐姐叫了一下在树下怀古的一凡快进去吃饭,大家都等着了。舅舅没有想到建房子的事情,一凡这么爽快就答应下来了。特别的高兴,说什么都要让一凡和自己弄两杯,但是如果中午喝酒,恐怕又要明天才能回去了。一凡心里想到苏城家里老婆孩子还在等着自己了,这么一弄一半的假期已经过去了。可是在苏北老家,舅舅的面子很大,苏北那边的规矩就是只要舅舅不坐下来,没有人敢坐下来。即使有叔叔伯伯在场,也要请舅舅坐在酒席中最尊重的位置上。一凡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回家了,再加上家里亲戚不断的劝,一凡也招架不住,于是也开始主动的敬了起来,毕竟自己不在苏北,家里的事情还指望远亲近邻的帮衬着。老妈的年纪已经在这边了,身边不能没有人照看着。吃饭的时候,一凡又从后备箱拿出来一条软中华,桌上吃饭的人一人散了一包。

吃过饭喝杯茶,一凡问起来建筑队是不是已经请好了。舅舅说道还没有了,最近包工头生意好的很,有的档期都已经排到明年年底了。一凡想想还是打了电话给老唐,老唐有的是路子,也在这个行业里面,四里八乡的小建筑队他都熟悉。老唐问一凡什么时候准备开始,一凡看了一眼舅舅,舅舅说估计要到春节之后吧。老唐说好的,反正农村房子的框架结构什,一说老唐就清楚了。没有多少时间,老唐回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