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拿着一件锦衣给躺在躺椅上的李世民轻轻地披上。
然后,接过侍女手中的蒲扇,缓缓地为李世民扇风将热,脸上带着一些愁容,眼中带着一丝担忧和宠溺。
这些时日,李世民实在是太累了。
一个北方的突厥连续入侵中原大地的城池,大唐军队节节败退,已经让他日夜未眠。
再加上,长安城现在要建立天下第一大医馆,这也是重中之重,关乎于他登基之后的第一项仁政。
李世民自然不会只是仅仅靠一张嘴,让长孙无忌做就完了。
这里面的干系很大,他这个名义上是太子,实质上已经是大唐最高掌权者,很多事情都要亲历亲为。
除此之外,便是各地的那些大唐亲王或者是世家、诸侯余孽等,这些都要防备,控制不好,这些人如若反叛,对大唐来说,损失更大。
关键还是北方突厥大军,就像是一座大山一样,压在了李世民的身上,让他都有一些站不稳了。
如果不是长孙无忌送来了躺椅,李世民可能真的就无法入眠。
小神医,太子妃也见到了,的确是一个英俊翩翩的少年,更是心怀赤子之心,实为难得。
不仅仅治好了她已经溃脓的伤口,还想着要建造一座最大的医馆,让天下所有的病人,都能够得到救治。
这新做出来的躺椅,还治好了李世民无法安睡的病。
也是多亏了有此人的出现,缓解了现在李世民的一些忧愁以及压力。
想到这里,太子妃嫣然一笑,就像是微风一般,带给人一种清爽、舒适、安心之感,连旁边的侍女都惊讶了。
太子妃,笑了。
真好看!
李世民睡了很长时间,最后悠悠醒来,发现太子妃正在为自己扇风,便坐起来。
“观音婢,我睡了有几个时辰?”
长孙太子妃轻声道:“二郎应该再休息一会儿,这些时日,你都没有安心睡过一个好觉了。”
李世民叹了一口气,回道:“唉,睡不着啊,房玄龄根据秦奕的分析,想出来的谋划,的确是起到了很大作用,可是那突厥蛮夷是铁了心想要入侵中原,也是铁了心想要攻打长安,继续下去,对大唐不利。”
突厥人的确难以忍耐关中的热烈天气,这一点,战场上的程咬金和尉迟敬德也调查过了,的确如此,突厥人的战斗力下降了不少。
但是突厥人这一次比较多啊,不说真正的拥有百万大军,最起码也是几十万大军一拥而下,从朔州到汾阳宫,勇不可挡。
房玄龄的谋划,也的确是阻挡了突厥大军的前进,但是颉利可汗这一次是铁了心想要攻打长安,丝毫没有撤退的打算。
“二郎,如今,也只有讲和这最后一个办法了。”
长孙太子妃如何不明白,面对突厥的大军入侵,现在的大唐根本就不可能拿出那么多的兵力来与之对抗。
就算是没有玄武门之事,大唐的兵力也远远不足。
中原大地这些年一直都在连年征战,大唐才打败了各地诸侯不久,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实力已经是十不存一了。
所以想要保住大唐的王朝不被突厥倾覆,那就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太子李世民登基为帝,然后和颉利可汗讲和。
讲和自然是说辞,真正的办法其实是求和,也就是对颉利可汗俯首,承认大唐输了,给好处,求颉利可汗退兵。
大臣们不敢提出来,李世民过不去自己心中那道坎儿,拉不下脸面来,也只有长孙太子妃在一旁劝着。
李世民站起来,活动了一下身体,回道:“这个躺椅,当真是一个好物什,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睡得这么舒服了。”
长孙太子妃也就没有继续进谏,本来后宫不得干政,她只是吹吹耳边风罢了。
李世民踏进书房之后,脸色多少有一些阴沉,看着书房中的那一副画,上前站在画前,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重重地呼出来。
“那个位子,并没有我们相像的那么好坐,如果可能,就像是当年一样,我主外,你主内,或许面对突厥,我们也有能力一战。但是我也知道,这不可能,人心难则,自古以来,又有哪个王朝是能和睦共为?
突厥南下,大唐危急。当年汉高祖能对冒顿称臣,我又有何惧,我相信我一定做的更好,也一定能够建立超越秦皇汉武之不世功业!”
大丈夫能屈能伸。
为了大唐,为了李家,为了自己,李世民已然做下了决定!
为期两个月,再李世民的重视之下,在长孙无忌还有房玄龄以及杜如晦的谋划之下,天下第一大医馆,终于完工了。
而太极宫中,李渊也传出旨意,退位让贤。
八月初九,李世民举行了盛大的登基仪式,秦奕、甄权、孙思邈也在邀请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