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54—战!  战国王天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郢都。

持续的阴雨天气仍然没有好转,天空之中的乌云依旧把太阳遮住。

郢都这座繁华的大城市却没有因为持续的阴雨天气而压抑,反而比往日更有活力。

一些商人推着车子在街道之上叫卖着手中的东西,时不时的有城卫军士兵拿着武器在街道之上巡逻。

然而,在王宫之中却没有这种活力,而是一种压抑的气氛。

“大王,方城急报到了。”一名内侍火急火燎的冲到熊槐面前将手中还有余温的急报递给熊槐。

熊槐接过急报,只见上面只有寥寥数字——昭睢奔卢氏,秦破北线,北境危。

“还是晚了。”熊槐将布质的急报捏成一团,尽管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但收到北境危的消息的时候。心里面还是咯噔一下。

“大王,要不要……?”内侍欲言又止,眼珠子往宫外动了动。

“传诸位大臣上朝吧。”熊槐将手中的急报轻轻的放在王案之上,站起来向后宫走去。

大殿之中已经是乱哄哄的一窝粥。这个时候召群臣议事,有点脑子的都猜得出来,八成是前线战况恶化。

“廷尉,这次大王召群臣议事,你知道具体是什么事情么?”一旁的内史黄君凑到廷尉沈尹甫的旁边,低声问道。

沈尹甫回头看了一眼黄君,说:“你这明知故问么?都这个时候了,还能有什么事?八成是北边方城那出事了呗。”

“出啥事了啊?廷尉可有消息?”长史申严子也凑了过来。

其实他们都知道出事了,但是现在他们就是想知道是出好事了还是出坏事了。

沈尹甫摇摇头,说:“这我怎么会知道?我就一个廷尉罢了,不过应该不是好事,今日我在街上看到了禁卫军的探报,速度很快,也没有说话。”

“唉,大王也难啊。”司农羋重叹了口气,参与了谈话,说,“淮水这边齐国越国盯着,庄蹻的十万人动弹不得,岭南的蛮夷又天天犯境,如此以来,这又得要兵,加之陈城这些地方,兵力已经捉襟见肘,北境出了事,更是雪上加霜啊。”

“唉,这刚出合纵,又来这………大楚命运多桀啊。”申严子也感叹了一声。

“北境这么大的事,恐怕这昭睢这次,,”下卿冯硕缓缓说道。

在另外一边,讨论的内容和沈尹甫他们讨论的内容大相径庭,他们讨论的是这朝堂之上又会有谁失势,会有谁得势……

“呵,恐怕那位也会………”另外一位下卿朝着北边点了点头,表示刚被熊槐派出去的昭阳。

“据我所知,现在北境就是一个死局,大王肯定知道这一点,那派那位去守宛城,呵呵,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了。”

“到时候,我们……………”

“大王到!”内侍的公鸭嗓打断了下面群臣的讨论。

“我王万年!”下面的大臣齐齐向熊槐行礼。

熊槐习惯性的抬抬手示意下面的大臣不用行礼,下面的大臣会意的盘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诸位,寡人就不卖关子了。”熊槐用锐利的目光扫视着下面的每一位大臣。

“北境之困局,已经到了危急存亡之关头!”

“啊,这………”

“北境怎么就危困了?”

“…………”

尽管早早的就有了消息,但是听到熊槐说出这个消息的时候他们还是要假装吃惊,不然你要是一幅已经知道的样子,那不就代表着你比熊槐消息更灵通?大王还不知道密报你就知道了,这不就是权臣之举?这不就是找死?

熊槐重重地锤了一下王案,震的王案上面的茶水溅出来,说:“不要装了,寡人知道你们早就猜到了这件事,现在寡人是需要你们来提意见而不是在这里装模作样!”

熊槐的一番话将下面的大臣震慑的不敢动弹,现在熊槐这个样子,谁要是敢在这个时候找不痛快,那旁边的宿卫军手中的宝剑可不是说着玩的。

“大王,臣提议,从淮泗,陈城等处抽调兵力,调往宛城,全力支援宛城!”旬阳令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不可,”熊槐还没思考就直接否决了旬阳令的意见,“淮泗之地乃是我大楚重地,北临齐国南靠越国,处夹击之地,驻军十万尚且不足,捉襟见肘,又怎么能拆东墙补西墙?”

“大王,臣建议广征士兵,调往宛城。”鄢陵令提出了一个屁用没有的建议。

为什么屁用没有?你特么现在就能拉起一支十几万的部队?现在北境战况火烧眉毛,你花几个月拉起一支部队,等到你成军了去支援,他昭睢坟头草都几米高了。

“不可,还有没有?”

“大王,臣认为,可放弃,武关,方城之地,全力固守宛城,保我大楚之重地!”

好家伙,这位直接把这武关方城之地让出去了,把楚国几个屏障让给秦国,守宛城……

“臣附议!”

“臣附议!”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