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妙!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妙哉妙哉!”
不光是这位学子看到了下联,其他进来看书之人也看到了下联,顿时文渊斋里里外外所有人都知道了下联!
这可就让在门外苦苦寻思的书生们,进退两难了。
“什么?下联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哎呦怎么现在就说出来了呢?我这刚刚想出了一个下联。”
由于刚才进去的人太多,文瑶为了避嫌便站在了门外,听到身侧书生的话说出了自己的疑惑,
“这位公子,掌柜不是说了吗,只要对的工整都可以获得纹银十两,你倒是把你的下联给说出来啊。”
这还有人嫌弃钱多的?
哪曾想对方却不领情,双手一拍很是忧伤。
“嗨,我是对出来了,可听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这下联就瞬间黯然失色了。”
“是啊,我也想出了一个还算工整的下联,只是意境上差了许多,倘若和书中的下联相比,反而落了下乘。”
痛心疾首啊痛心疾首!
文人一惯都有自己的骄傲,怎么可能在如此妙的下联中,让自己对出来还算工整的下联展示在众人面前呢?这不是给自己拉低水平嘛!
不干,坚决不干!就算是有十两银子也不干!
站在文渊斋门口的东子抽了抽嘴角,默默的看了自家掌柜一眼。
“您老英明。”
坑,真坑,太坑了!
有了珠玉在前,谁还敢来班门弄斧?这是把大家的路都给堵死了啊。
文瑶也听得一阵无语,“这就是书生?事可真多,自己能行自己上呗,还非得推三阻四的。”
出身行伍之家的文大小姐可是个爽利性子,最看不惯磨磨唧唧之人,心中顿时又给“书生”一类人给打了一个叉。
***
文瑶的视线再次落到书斋内的那些人身上,便见刚刚说话的几人此时竟然鸦雀无声了,双眼紧紧的盯着手里的书默然不说话。
“这......又是什么个意思?”
她顿时看不懂了。
还未等她想出个所以然,便见最先进去的那位书生拿着书朝着掌柜而去。
“掌柜的,这书我买了!多少钱?”
“承蒙惠顾,二十两银子。”
“嘶——二十两?是不是贵了些?祥瑞书肆柳昀居士的话本卖的如此好,四本加起来也才五十两银子,你这可比人家贵了许多!”
人家四本五十两,一本也才十二两五百文,你这一本竟然就要二十两,这不是抢钱吗?
“公子莫激动,老朽这话本值这个价钱,公子自己也这样觉得,不是吗?”
毛掌管漫不经心的反问,对于这个定价十分满意。
那位书上刚想说不买,但又被书里的内容调的抓心挠肺,难受的很。
“......好,我买,不就是二十两银子吗,我给!”
说罢,他从身上拿出二十两碎银递了过去,随即拿着书急急忙忙的跑出了文渊斋。
古人读书讲究一个“静”字,但凡家里有读书人,就算是扫地都得把杂音降到最低,已经让他们养成了喜静的习惯,一时半会儿也改不过来。
这么好的书,当然要先回家,把自己关在书房里静静的看了!
书斋里如此热闹,到处都是来来往往的说话声,哪里适合钻研?
有一就有二,很快,第二个客人便交了钱拿书走人,紧接着便是第三个,第四个......
文瑶看的一愣一愣的,“走,咱们也进去瞅瞅,这话本里到底讲的是什么。”
嘴上虽然如此说,但文瑶心里却不以为意。
她随了父亲的性子从小就舞刀弄枪,最是不喜欢读书,刚刚又把事情看了个全面,打心底里就给话本安上了“对联,谜语”一类,把它归到了四书五经一样的话本行列。
这种话本或许对学子们有很大的吸引力,但绝对不包括她,她喜欢看的恣意人生的那种故事。
然而......
当她拿起《少年包青天》,看到第一页的时候,瞬间哈哈大笑起来。
“什么鱼不能吃?”
“木鱼。”
“什么鱼不能死?”
“生鱼,死了也叫生鱼。”
书中三位学子挑战公孙策,却被对方怼的哑口无言,更关键的是这试题太有意思了,简单直白却又令人意想不到,确实可以当得一个“妙”字。
“哎呦木鱼不能吃哈哈哈哈,可不就是不能吃吗,人家那是用来敲的,生鱼死了也叫生鱼,说得好!”
公孙策的比试很快就交代完了,下一句话出其不意,更是吸引了她的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