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过程中,像牛二宝这样的钉子户、难缠户也遇到了几个,不过其他人不像牛二宝夫妇这样胡搅蛮缠,王平和习铭昊对他们苦口婆心地劝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给予了合理的补偿,最后都能配合施工。
到四月初,第四标段的公路铺设就快完工了,剩下的就是护坡、护堰和路边绿化等辅助工程了。
五里坡上的观光步道还需要一些时日才能完工,人工铺设的速度到底比不过机械施工。
习铭昊已经在着手为修建纪念馆和抱犊寨上的开发建设做准备了,只等公路修好,路面硬化可以通车之后,就可以运材料施工了。
四月是尹山最美的时节,草木茂盛,山花怒放,习铭昊每天都精神百倍,感觉自己有使不完的劲儿。
又是一个晴朗的上午,蓝天白云下,风和日丽,鸟语花香。习铭昊在抱犊寨和五里坡中间丈量好修建纪念馆的位置,立起标杆,架起水平仪,正蹲在草丛中记录数据,突然出现了一大帮陌生人。
他们中间,有个穿着紧身牛仔裤和旅游鞋的漂亮女孩拿着话筒,对着摄像机镜头在解说着什么,时不时还把话筒放到旁边的王平面前,让他回答问题。
这个美女记者操着标准的普通话,对着镜头正在声情并茂地解说着:“观众朋友们,咱们刚才参观了大岭村的公路,如果没有来过大岭村,你很难想象,就在几个月前,连自行车都骑不到这里!这条路对大岭村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大工程!”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问题不解决,脱贫致富就无从谈起!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可是修路说起来容易,实施起来就非常困难了!”美女记者拿着话筒,站在山花烂漫的草丛中说,“修大岭村的这条康庄大道,前后用时一年,耗资超过一亿元!你能想到,修这条路,从引资,到设计规划、监督管理,并负领导责任的,是一个毕业不到两年的大学生吗?”
“俺们村的大学生村官!”王平自豪地说道。
“没错!为大岭村修这条路的人,就是大岭村的大学生村官习铭昊!”美女记者指了指正在测量记录的习铭昊,说,“大家看,那位正在聚精会神地工作的人,就是咱们这次采访的主角——大岭村的大学生村官习铭昊。”
“他工作太投入了,还没有发现我们,我们就先不要去打扰他了,接下来,咱们采访一下大岭村的村民,看看他们是怎么评价习铭昊的,对大岭村新修的公路有什么看法。”
“那边砌石阶的石匠工人,都是咱村人。”王平指着修观光步道的工地说。
“走,一块儿看看去!”美女记者向观光步道工地走去,摄影师背着摄影机跟在后面。
“大爷,您是大岭村人吗?”美女记者问一位正在砌石阶的大爷。
“是!俺家祖祖辈辈都住在大岭村。”大爷说。
“您对大岭村新修的公路怎么看?”
“好啊!村里能修恁好这路,以前想都不敢想。”老人笑了,“有了这条好路,村里的娃娃们娶媳妇就没有恁难了!”
“您认为,修这条路,谁的功劳最大?”
“啥叫谁功劳最大?我跟你说,这条路是习社长修的,没有旁人啥事儿!”老人说,“大岭村的老百姓心里都有数,谁想跟习社长争功劳,俺可不答应!”
“看来您对习铭昊评价很高啊!”美女记者笑道。
“那是!习社长,那是俺村的贵人!要不是他,这路能修起来?”老人说,“以前吵吵了十几年,说要修路,可谁也没修成,习社长才来一年多,他把路修好了,你说他是不是俺村的贵人?”
“习社长可不是光修了路,他还修了引水渠!”刘强他爸拿着钢钎站起来插话,“那引水渠比这条路还有用呢!我跟你说,那引水渠是习社长花他个人的钱修的!这种干部,俺服他!”
“咱再来问一个人。”美女记者把话筒放到帮忙抬石阶的王保坤面前,“大叔,您觉得习铭昊怎么样?”
“后生可畏!”王保坤说,“有胆有识,大公无私,习铭昊能到大岭村工作,那是大岭村之幸!”
“干部好不好,百姓心中有杆秤,听了大岭村村民对习铭昊的评价,想必大家对习铭昊也有了自己的评价。”美女记者拿着话筒,对着镜头说,“咱这一期节目的标题是:小村官的大工程,这个小村官,说的当然就是大岭村的大学生村官习铭昊了,这个小字,我理解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说习铭昊年龄小,他大学毕业还不足两年,只身来到大岭村,没有工作经验,没有人脉关系,他取得的成绩,是多么不易!”
“第二层意思是说习铭昊官小,他修引水渠和公路的时候,只是个无职无衔的村支书助理,俗话说,手中无权难办事,可是这困扰大岭村多年的难办之事,硬是让这小小的大学生村官办成了!”
“大家是不是想一睹大岭村的传奇人物——大学生村官习铭昊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