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用弓弦勒死在土坡上。
其实逃跑也不是不行,历来很多君主都是逃跑达人,刘备、赵构之流,就是数一数二的逃跑小能手。
刘备自不必说,从北到南,自东向西,华夏大地上到处都有他的身影。
赵构就更厉害了,金国大将金兀术追了他一辈子,就只想看他一眼,一眼就行,可硬是连个鬼影都没见着。
可人家成事儿,刘备建起了蜀国,赵构组建了南宋,所以他们的逃跑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认真说起来,很多著名君主都有逃跑的先例。
秦始皇嬴政,最早就是从赵国逃回秦国的,虽然整件事都是他老爹带的头,但他也确实跟着跑了。
汉高祖刘邦,逃跑的时候嫌车子速度慢,直接一脚把儿子给踹飞。
光武帝刘秀,他在河北那一通魔幻式“战略转移”也很漂亮。
魏武帝曹操,他的事迹可不少,曹洪让马,割须弃袍,华容借道,都是跑路史上的优秀案例,还有宛城突然犯病,把张绣婶子给睡了,于是张绣造反曹操跑路,却把大儿子曹昂、猛将典韦都给害死了。
唐玄宗李隆基,拉屎之乱后一路跑,还把杨贵妃都给献祭了。
宋太宗赵光义,谋夺亲大哥的江山,还想学人家玩北伐,于是玩死了杨家将,自己也膝盖中箭搭着驴车逃命。
成吉思汗铁木真,幼年时就是从仇人牢里逃出来的,后来长大成亲了,又被仇人袭击,自己虽然成功逃走,但老婆却落在了别人手里。
等他花了九个多月终于打败敌人救出老婆的时候,他老婆早已身怀六甲,铁木真喜当爹了。
不过游牧民族都是注重家庭而不重血缘,他们并不在乎这些,所以后来铁木真的大儿子一度都有机会争夺蒙古王位。
还有后世的大清王朝,人家可不逃跑,只是擅长西巡、北狩之类罢了。
总的来说,逃跑并不可耻,但你得有目的性的“战略转移”。
还有就是,打得过你却不敢打,只会一味逃命,那才是最让人诟病的。
然而最最重要的,还是你得成事儿。
只要成事儿了,就会有人帮你洗地。
宋高宗赵构就被认为是面对金国明明有一定的作战能力,他却只顾自己小命不停的跑,后来又把岳飞给杀了。
但赵构最终建起了南宋,所以他得到的评价并不低,至少正史上对他的评价不低。
如今朱聿锷面对的局面,他也没啥可逃的。
学朱由榔那一套望风而逃,最终恐怕还是躲不过当头一刀。
当然也可以乘船逃往海外,但只要一出去,那就被打为海外遗民了,再想回华夏就是千难万难,就算回来也不会有太大号召力。
所以,朱聿锷还得迎难而上,于夹缝中求存,从废墟上复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