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1章 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  文武全才少东家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虑而后能得’中,学生有些不懂,为什么要先‘定’后‘静’,为什么坚定了志向就能心不动了呢?”

刘县令当即捋着下巴道:“其中‘定而后能静’指‘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是‘不躁’,而不是‘不动’。”

苏宇又问道:“那《大学‘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为什么要先格物致知才诚意正心呢?平时学习不是要端正心态才致力于学习么?”

刘县令想了想道:“‘格物致知’包含实事求是的精神,所以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钻牛角尖!”

苏宇点点头,心想两个问题应该够了吧,要不再问一个?

苏宇又道:“《孟子·尽心下中记载,孟子谓高子云: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此语究竟如何断句?”

刘县令思索了一下,道:“朱先生的《四书集注中介绍,‘介然’条所引此语均于‘间’字处断开,‘介然’属下读。故应断句为‘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才对!”

苏宇好奇道:“学生倒是认为,若以‘介然’为一词,不论属上读还是属下读,释义始终含混不清,为何不断为‘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呢?”

刘县令愣住了,这可就和朱老先生的说法不一样了啊!

苏宇继续道:“如此解释的话,‘山径之蹊间介’自为一句,‘用之而成路’亦自为一句,前后语意相反,故用‘然’字连接。意思是说:山坡上的小路被茅草阻塞,然而当人们经常通过它时,蹊就会变成路了。”

听完苏宇的话之后,刘县令忽然不说话了,实在是他也不知道啊!

是听朱先生的,还是听苏宇的?按理说是该听朱先生的,但怎么感觉苏宇说的更有道理呢?

这……

刘县令一脸的为难之色,边上的苏宇还眼巴巴的看着呢,他总都得说点什么吧!

苏宇道:“老师,不知学生说的是否正确呢?”

刘县令猛烈的咳了几声:“那个世侄啊……咳咳,我这多年的咳嗽又犯了,且先回屋吃药,我们改日再交流!”

说完,刘县令便出书房去了……

苏宇立在原地有些疑惑,刘县令有咳嗽病吗?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