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国公,是明朝最有名的两大军功家族,朱皇帝换了一个又一个,这两家的恩宠不衰,有他们为程敏政说情,那是天大的好事。
杨鹏脸色一变,随即恢复正常,心中暗骂魏国公和黔国公不是东西,这事也要插一手。但是,两国公府势大,即使中官李广也是奈何不得,更不要说他了。
弘治右手伸出,道:“呈上来。”
萧敬忙呈上两份奏章,弘治接过,展开阅读起来,越看眉头越是舒展,很是赞赏:“魏国公不愧是国之栋梁,说得透彻,程敏政少小成名,身负高行,更是帝师,前途无量,断不会做出自毁前程之事。”
弘治对程敏政很是赏识,道:“朕即位之初,就有意程卿入阁,可惜天灾不断,示警予朕,朕不得不把他革职。纵是如此,程卿才华非凡,学识渊博,朕寄予厚望,他也没有让朕失望,鬻题不过蝇头小利,他断不会为。”
群臣听在耳里,大是欢喜,鬻题案就要结束了。
杨鹏惊在心里,弘治当众夸奖程敏政,只要鬻题案结束,程敏政说不定会更进一步。程敏政和中官之间的矛盾不小,要是程敏政入阁的话,对中官极为不利,这要如何阻止?
弘治看完魏国公徐辅的奏章,再看黔国公沐昆的奏章,意思和魏国公徐辅的奏章一样。
放下奏章,弘治决心下定,心中轻松了不少,笑道:“朕意已决,鬻题案当依律惩……”
李东阳苏黎他们身为程敏政的好基友,很为程敏政高兴。徐溥虽然一向和稀泥,但是能如此处置,他也能接受。
就在这时,又一个太监手捧一份奏章,快步进来,道:“陛下,兵部侍郎刘大夏急奏。”
弘治脸色变了,道:“刘大夏日前巡视三卫之地,如此急奏,可是三卫有变?”
三卫之地,是京师的东北大门,若是有变,京师危急,群臣一下子紧张起来。
萧敬忙从太监手里接过奏章,呈给弘治,弘治急忙打开,眼睛瞪大,死死盯着奏章,满脸的不信:“刘大夏以为,鬻题一案为真,程卿知法犯法,当重处,革除功名。”
嗡,一下子炸锅了,群臣满脸不敢相信。
刘大夏身为兵部侍郎,怎么会参程敏政一本呢?更别说,还是在如此紧要关头,李东阳谢迁刘健苏黎他们,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一脸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