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个关键的难点。从公司治理上说,这主要取决于创始人的想法。
绝大部分公司创始人是没有“分享”“共同造富”想法的。
一方面,行业特性决定了像电子电器、饮料等行业,容易分化。一旦曾经共同打拼的伙计有了钱,就容易另立山头。
这和国人“宁为鸡头不为牛后”的一些传统狭隘思想有关。
另一方面,有些创始人只是单纯地做生意,很少会去思考企业核心竞争力这种战略层次的事。
比如服装、化妆品行业,只要有点资金有点想法,就能切入去做。如此,赚钱才是生意的重点,也没多少创始人会真正去想做百年品牌。
倪长乐的这一决定,就意味着公司的大部分员工都可以买到股份。
至于净资产如何作价这些细节,已经不太重要。谁都知道,上市后二级市场的股份价格肯定是远远高于一级市场的。
周朗就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压根不担心他会吃亏。
倪长乐看到众人表情,就知道股份这块是没什么太大问题了。接下来,就是要考虑哪些员工才能有资格购买股份。
“其他员工的入股资格,大家都说说自己的意见吧。”倪长乐喝了一口红茶。
“这事,恐怕要请HR设计一个合理的方案才行。”孟平说:“现在公司只是分了技术、管理、销售、服务和普通岗位,我认为远远不够细。”
接下来众人就热议了一会。
一致的意见就是,入股资格优先倾向于工作年限长、技术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