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的人物,如今这么一个人。居然说不及后辈所作之词,无疑把这个后辈提到了一个极高的高度。
“喂,梁老头,你看完了,能不能给我看看?”此时还敢如此叫嚣的自然是身份和梁夫子差不多的宁夫子了。
“字就不用看了,我看着觉得一般。在年轻学子之中,应该也算出众。只是估计很难入你法眼。”梁夫子对着宁夫子说道,他虽对书法研究的没有宁夫子透彻,可诗词一道毕竟也与书法不可分离。他自认自己的书法也不会太差,随后便把纸张递了过去。
宁夫子伸手接过,扫了一眼,果真没有什么新奇之处。看了一遍之后,便把纸张放在案台之上。
“词写的不错,就是这字差了……”
话还没说完,眼角的余光再次扫到了纸张之上。
“咦”
宁夫子整个人的视线又再次集中了过去,之后围着那个纸张转了数圈。
“怎么了”梁夫子看到自己的伙计此举,也是充满好奇的问道。
“倒是新奇,此种字体,我居然没有见过。”宁夫子头也没回,看着纸张说道。
“你确定你没看错?”梁夫子也是充满了疑问,也凑了过去。两个人四只眼睛,围着案桌之前又转了几圈。
“初看之时,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倒也是普通。可是再细看下去,仿佛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如此书法笔墨……”
“怎样?”梁夫子问道。
宁夫子抚了抚胡须,眼睛盯着那个纸张,嘴里喃喃道“如此笔墨,颇有大家之风,可自成一派。”
梁夫子闻言,却是一阵呆愣,“书法自成一派,何其艰难。没有数十年的苦功,怎会如此。”
宁夫子抚着胡须,并未说话。
梁夫子喃喃道了一句“怕是我夏国,要出大才了。”
之后事,倒是不必细说。
婉儿姑娘向宁老讨回了纸张,众多学子中秋诗会之前的比式也就开始。
彻夜通明的灯火,倒也映照出了京都的繁华。北临斋一片热闹喧嚣的气氛,此时的北临斋二楼已是高朋满座。
羽扇纶巾的学子仕人,长衫飘飘,谈笑间便有新的诗词流出,几片纸筏送出之后,不多时,北临斋中有专门的歌女,很快便会用婉转的嗓音将那词作唱出,留待众人评判。
京中身为帝师的梁,宁二老倒来更是为了此次的诗文比试增添了一把大火。
一晚上的比式下来,才子文人辈出,不乏还有一些新的经典诗词流传出来。只是此次的比较,第一仿佛内定的一般。那一首青玉案,悬挂在每一个文人学子的心头。只要有好的诗词出来,便与之比较一番。可往往一番比较之下,又再次衬托出来青玉案的可度。
虽说文无第一,众多文人才子也是所做的佳作良多。可那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像是一杆秤一样,留在每一个学子的心头。
大夏元和十六年中秋前夕,楚家楚玥,以一首青玉案力压京都大半才子。
……
虽是如此,可是我们现在的楚三少此时可不知道自己的威风。
本以为遇到故人,只是抄词一首,聊表想念之情罢了。当时的楚玥脑海里想的,便是和故人在图书馆练字的种种。可并没有想到生如此波澜,当然了更不会想着以文立压京都大半才子。
如果是此等心思,他抄的便不是青玉案,元夕这首词了。毕竟照目前的时间来看,如果抄水调歌头难道不是更配吗?当时所想的,也只是当初有大学时和婉柔一起抄写的就是这一首青玉案,元夕而已。
“呕”
“呕”
“呕”
楚玥从小酒馆走出来没多久,终于忍不住扶着墙边吐了。边吐嘴里还边喃喃道“这样的傻事,干一次得了,以后千万不干。”
其实,此该的楚玥怎会知道,此刻的他心境早已改变了。
从刚来的懵懂无知,一片迷茫。紧接着玩心大起,内心深处还想着说不定是场梦,梦醒了就好了。如此,才有了在学堂的种种。先是对联,接着便是倒背老子5000文。
可等他知道中秋佳节将近,继承的楚玥的记忆,在这个世界生活了一天之后,内心又忍不住的失落,寂寞了起来。
最后压倒他的,是那一抹倩影。也许是来自内心深处,也许是来自北临斋。此刻他已然分不清楚了。当那一巴掌打在脸上的时候,仿佛把他打醒了。这不是个梦,这是一个活生生的世界,自己也许真回不去了。还也许自己从今以后就要在这生活了。
内心的情绪狂涌而出,压在了这个二十多岁少年的身上。很迷茫,也许更多的还是思念。不然之后也不会因为一杯酒,与人结交。
从头到尾,看似洒脱。可这个世界上谁又明白这个孤独的灵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