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五章 掏老宅(三)  重生之古玩达人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跑道儿,就是中间人,敲榔头,也是行话,就是古玩商人之间硬碰硬的交易,硬吃下来。

刚才,胡三川先开口,大招呼,其实就是有些盘道的意思。

别看他只是简单的报个地名,店名,人名。

其实这是一种彰显坐地虎气势的问话,也是看看对面的什么来路。

如果你答话露着棒槌气儿,一会,他可能就不介意顺手给你挖个坑,不过,你如果是行里的人,一会,出价时,他就会谨慎很多。

一个问话,大概的先摸摸底,然后看人下菜。

马自豪自报家门也很讲究,报地名是说来历,个人藏家,其实是说自己是包袱斋(行内有的人眼力好,但没钱开店,便用蓝色布包袱到各家古玩铺“搂货”,然后转手卖出。这种经营古玩的现象被称之为“包袱斋”。)大意是展现自己手上有活,不好惹。

后面两句,说明的是自己为什么来的原因。是中间人带路过来的。

最后的一句不要敲榔头,算是一句场面话,夸胡三川有实力,当然,顺便秀秀肌肉。

听了马自豪的话,胡三川的笑容又浓郁了几分。并不因为马自豪是竞争对手而生气,反而攀谈起来。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了会儿天,也算没事有了些许的熟络。

一会儿,最后一位客人到了。

来人是个青年,看着大概有二十三四,身穿西装革履,手上一块劳力士黑水鬼,英式油头。打扮的煞是英武,只不过长相嘛,略微次了这么一点点。不过,他着一身,怎么看都和古玩圈的人,有点不搭。

青年进了屋,也没和马自豪,胡三川俩人搭茬,径直的找个地方坐下。

看见青年进门,胡三川的嘴角不由的抽了抽。

一直关注着胡三川的马自豪走到胡三川边上,捅了捅他。

偏了偏头,压低声音道。

“胡哥,你认识这位吗?”

“今天这是要坏菜啊,哎!”,胡三川摇摇头叹息道。

“这是个祖宗啊,我和你说,你有所不知,我们济宁古玩界有三家响当当的字号,分别是玉竹居,雅瑜轩,洛玉轩,这位刘师北,刘少爷就是洛玉轩的三少爷。”

“这么说,这位刘师北,刘少爷很有钱喽,那和咱们有什么关系,咋就坏菜了?”

刚才听见胡三川说,今天要坏菜,马自豪吓了一跳,还以为咋了呢,不过听到刘师北的身份,他就不以为意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要分个三六九等,选出个带头的。

同样,每个地方的古玩界,也都有自己的话事人,来维持市场的稳定。玉竹居,雅瑜轩,洛玉轩,估计就是济宁古玩界的说话比较有分量的几家,掌柜的是地区的话事人。

各地的话事人,产生的原因就是,为了避免市场混乱,良莠不齐,给市场带来的冲击,维持市场稳定繁荣的发展。各地的当地人,推选出各地区最有势力,最有信誉的人,最让大家信服的人,来维护大家共同的利益。

话事人的存在,有点类似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盟主,霸主。

为同行砸浆(从同行中买来打眼货“没年代”或价钱过高,掌柜可请行内公会帮忙调解,要求对方让价或退货,行内话称之为“砸浆”。),主持公道,同时收到大家的拥护。

在外出抓货的时候,大家通常会给话事人所拥有的店铺一定的面子,但是也就仅此而已。

“兄弟,你不知道啊,这位刘三爷是出了名个搅屎棍。”

“洛玉轩刘家,现在当家的刘友顺在济宁很有威望,他有三个儿子,刘家大儿子刘师东,二儿子刘师西,早早的就练就了一副好眼力,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各自管理一家铺子。”

“唯独剩下老三刘师北,小时候疏于管教,顽劣不堪,后来被刘老爷子管教,入了行。结果只学了个半瓶子水,却落下个好为人师的毛病。。”

“这位小爷,看水平不行吧,当老师的瘾还不小,经常下乡收货,和铲地皮的抢食吃。”

“他下乡收东西,收不收的到无所谓,就是喜欢卖弄知识。常常为了显白自己,居然给卖家指点物件的价值。关键是,他眼力一般,但是由于家学渊博,估价却是出奇的准,一般的物件,他还真都认识。这让其他古玩商人头疼不已,和他一起收古玩,想捡漏还真的是难阿。”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