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后,怀亭和怀秀的中考成绩也出来了。
李孝章一家坐在厨房里一言不发,在一片炎热中还能听到耳边苍蝇飞过的声响。
怀秀以全县前几名的成绩考上了岩平县第一中学,而怀亭并没有考上高中。
李孝章倒比原来要平静得多,只是低着头不说话。
怀亭终于熬不住如此压抑的气氛,猛地站起来说:
“行了,都别这样哩。我考不上高中还能出去打工呐,难不成不读书还没有出路了?”
怀秀连忙起来劝说:
“哥,你先冷静一些。爸妈这不是正在想办法嘛。”
李孝章看着着急的怀亭慢慢说道:
“我已经打电话给你茂森叔了,老板同意了,你可以先到他厂里干着哩。”
到了晚上,在照着微光的钨丝灯下,坐在小板凳上的怀亭一个人面对着刚整理好的行李凝望着。
他旁边的桌子上放着一本自己已经翻过好几遍的《吕氏春秋》,虽然并没有理解很多句子,但是无疑已经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但是此刻的他对学习经典文化多了些失望,因为这本书并没有在自己最失意的时候帮助自己理解现在的难过处境,也依旧没有帮助自己顺利考上高中。
这个才不过十六七岁的少年感觉自己尚还未褪去童年的稚气,突然间竟要独自面对一片未知的社会。
在他的印象里,无论是自己的父母,还是已经出去打工的茂森叔,无一不在充满人情瓜葛的世界中充满着日日不去的烦恼。
因此他产生了一种恐惧,一种在他这个年纪的许多人都会出现的害怕和担忧。
“哥,你在看什么呢?”
怀秀悄悄走近了怀亭,看着桌子上放着的那本已经有些发旧的《吕氏春秋》又问道:
“咦?你不是最喜欢这本书吗?怎么这时候不打算装起来带到工作的地方呢?”
“我不想看它了,感觉学了也是白学。”
怀秀拿起桌子上的书翻阅着,慢慢皱紧着眉毛说道:“哥,你怎么只看了头尾几句话,中间我看都没有你的批注呐。”
“中间的看不懂就没看了,学几句话表示自己看过就够了。”
“你看这页就说了,‘求之其本,经旬必得;求之其末,劳而无功。’这句话就像你现在做的事情,只从末节做起,必定是劳而无功。”
怀亭有些不耐烦地说道:“我看你也是读书读傻了,不就几句话吗?没它我还不能活下去了呀。”
怀秀有些气愤地回道:“不是说你一定要看这几句话,做人务实,从根本做起,这是延续了几千年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一个总是想一步到位的人难道值得大家向他看齐吗?”
怀亭收起了自己气愤的表情,他虽然在心底还在排斥着怀秀的观点,但是他绝对不会和这个每次关心自己的妹妹吵架。
他站起身来拿过怀秀手里的书,小心地装进了自己的行李。
第二天,随着几声汽笛交响,伴着夜幕的怀亭也来到了黄台的伏平电子厂门口。
茂森和肖连雨早都站在门口欢迎着这位初出远门的小伙子。
“怀亭,你这么小一个人都敢出远门,叔叔好像都不如你呐。”
“茂森叔,你这是啥话哩,要是能考上高中,我肯定也不会来这陪你喽。”
“茂森这就是你的侄儿林怀亭?”
肖连雨站在一旁终于想到一句能进入谈话的说法。
怀亭笑着迎道:
“这位就是肖连雨叔叔吧,我听茂森叔说起过你。”
连雨突然怀疑地看着一旁的茂森,又问怀亭道:
“说起过?快和我说说你叔叔都在背后说我啥坏话哩。”
茂森笑着打断两人的谈话:
“好了,连雨你继续值班,我先带他进去把东西放宿舍吧,别在这儿闲聊了。”
“我看你是真说了我什么坏话呐,这下心虚了。”
茂森摇了摇头一脸的委屈。
等到安顿好以后,第二天早上茂森带着怀亭来到车间熟悉工作。
“佳柔,麻烦你过来下。”
正在认真组接的李佳柔听到茂森的声音赶了过去。
“这位就是你说的侄儿怀亭吧。”
“对,没错,佳柔你先带他熟悉下工作,我还要赶紧抓紧时间去复习了。”
茂森又转过头对怀亭说:
“怀亭,你先和佳柔姐姐好好学,等到午饭时我再叫你。”
“好,茂森叔你先忙吧。”
怀亭在旁边跟着佳柔,第一次对电子元件的认识便让他好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组装加工时,更是在内心里兴奋得不得了。
等到了吃午饭的时候,茂森问怀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