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抗争  故事从98年开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上林屋和下林屋,两屋的人家为方便倒腾柴火都住在山上。

每家的屋舍周围都会种些高大的杉树和小片竹子,间间瓦房错落分明。

这要是在春天,便会看到半山腰绕着些淡淡的云雾;

两山中间隔着一条大小合适的大水河,从大水河向两边地势越来越高,其间还有一层层的梯田。

这几天又出来了太阳,照在两山之间便处处泛着微光,这座南方的小山村仿若南方的世外桃源一般;

林恭良一家便住在大水河西岸的下林屋,而林儒丘一家住在东岸的上林屋。

好像从地理位置就决定了这两位老人一生的“对峙”。

林儒丘今年71岁,比林恭良仅仅大一岁却让林恭良气的不行,对于他们来说,大一岁就是长幼的区别,于是从小林儒丘碰到林恭良便非要让其叫他大哥不可。

林儒丘祖上三代书香世家,可是林儒丘却自称只习得半部《论语》,其余三书不论《孟子》、《中庸》、《大学》一概不读,更别说五经了。

他原先也还是村里小学的语文老师,恭良的儿子茂森和老三茂才都是他的学生。

尤其是茂森,对老爷子特别喜欢,高中辍学以前总是喜欢跑到林儒丘家里询问关于儒学的考究,现在的林儒丘因为年龄太大不得不退休回家了。

恭良自小从师傅学习木工,是一位手艺了不得的木匠,看不得林丘儒整日卖弄自己的学问,便也给自己打上“墨家”学派的旗号。

无奈儒丘恭良两兄弟几乎在同一年同一天取了媳妇,奇怪的是两人四十还未有一儿半女。

可是谁都没想到最后恭良却生了一个女儿两个儿子,让他在林儒丘面前不知道多得意。

现如今林恭良孙儿又一个接着一个,表面平静的他恨不得把消息写在大大的红纸上贴在村门口给林儒丘每天都看。

林儒丘倒是每日一句“七十已过,早已从心所欲,不逾矩。”至于恭良家是喜是优倒是从来都不放在心上。

故事就是从一九九八年这个多事的秋天开始说起了。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