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信息量很大的消息,让方段玉很是惊讶。
起义军占领西安这个时候,方段玉是知道的,后来即正式定国号为大顺,改元永昌,以崇祯十七年为永昌元年。
但是这都不是最重要的,再过一两个月,起义军便会兵分两路,直接杀向京师。
对京师进行了长达一个半月的围困,最后明思宗自缢于煤山,也就相当于明朝的瓦解。
但是方段玉有一点搞不懂,今年明明就没有到崇祯十七年,难道是历史加快了脚步。
“这个起义军占领西北,是什么时候的事情?”方段玉赶紧问道。
“大概在一个月前,怎么?”周全斌问道。
如果一旦崇祯帝自尽,那么就代表则明朝的瓦解,而且最后胜利的并不是这些起义军,而是便宜了北方的那些建奴。
其实谁做皇帝,都不管他方段玉的事情,他还没有能量管那么多。
但是这些建奴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动不动就是屠城,汉人不知道会被他们杀多少。
在明朝时期,在朝中做事的官员多少都有点骨气,如果皇帝不听自己的建议,大不了就告老还乡。
但是在清朝时候就不同,下面的人都开始自称奴隶,朝堂上只要是皇帝说的话,几乎没有一个敢提出异议的。
这都是因为文字狱与其他的一些措施,把有骨气的汉人都给杀光了啊。
“没什么,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出兵?”方段玉问道。
“出兵?什么?!你愿意出兵?”周全斌惊讶的问道。
他本来以为还要费些口舌,或者是给点白银什么的,因为他早已经听说,这方段玉是个爱财之人。
“对,不过我有一个条件。”方段玉想了想说道。
“条件?什么条件?”周全斌笑了笑。
看来这消息还是没有错,看来这小子是想找自己要钱。
“派船队帮我把军队都搭过去,然后我要一份文件,能在各地无阻碍的同行。”方段玉说道。
“这...行,没问题。”周全斌一愣,便赶紧答应。
这些其实都是他们应该做的,所以他答应起来也很是爽快。
方段玉不是没有运输的方式,他想要的只是后面那个东西。
现在大明因为京师被围困,各个地方肯定已经乱成一团,避免不了各种克扣卡要,要钱这个不要说,主要是会减慢他行军的速度。
“行,我这就马上就整顿军队,三日之内便可以出发。”
“这...你们这么快就能出发?”周全斌有点不敢相信。
因为从他得到的消息,这方段玉的部队有将近一万人,正在北边清缴倭寇。
“这个东西不用你管,我说话肯定算话,而且我会带上足够的士兵。”方段玉对一旁的方甲点了点头,方甲便走出了房间。
“想不到方公子真是爽快之人,我还是要代表大明谢谢你。”看到方段玉的举动,周全斌已经改变了对他的看法。
“我知道你对我看法,但是出门在外,总的得防范着什么,何况我也是大明的人,在大明需要我的时候,我也会刻不容缓。”方段玉摆了摆手。
“这...哈哈哈哈,果然是个将才啊!”
两人一对视,一同都哈哈大笑起来。
其实要说到周全斌这个人,方段玉并不怎么想与他深交。
从历史上面来看,虽然他在郑成功的身边,还是立了不少的大功,包括帮助收服这东番。
每一次战争都是建言献策,出了不少的力。
但是在最后的时刻,还是选择投靠了大清,可以说是为了生存,也可以说是为了保全家族,但是方段玉不怎么喜欢这样子的人。
不过一想一下,郑成功手下一共有五名大将,其中有四名最后都投靠了大清,也有可能是大环境所致。
待周全斌走了之后,方段玉直接来到了军营,此时方甲已经等待他多时。
“少爷,所以的高级将领已经在帐中,等待着您的指令。”方甲恭敬的说道。
此时方甲虽然显得很是平静,但是心中非常的激动。
“走!”方段玉一挥手,一起走进了帐中。
经过最后的部署,方段玉决定带上第一军和第二军,一共两万人的队伍。
第三军就留在东番,专门防范着那些有不轨企图的人。
第一军与第二军其中多为老兵,已经参加过很多场战斗,特别是第一军,可以说是方家军中的王牌军。
对于这场战斗,方段玉还是很有信心的,这起义军是比较好打,但是他担心的便是北方的那些建奴。
而且各地那些总兵,也是十分让他头疼的,他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不见得会有人给他放行。
其中他把第三军留在这里还有一个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