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松和郭凡声一起吃完早饭,然后来到昨天的会议室。
昨天的会议把最重要的组织架构调整讨论完,今天需要讨论的是比较具体的问题。
首先摆在大家面前的是方竞存去年年底做的啤酒市场调研报告。
“内地啤酒工业经过了80年代稳步发展的历程,进入90年代后,无论是产量、质量还是品种,相对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均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在大家翻阅报告的同时,方竞存通过投影做更详细的介绍。
“在产量上,1979年内地年产啤酒仅52万吨,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年产啤酒已超过1000万吨,预计今年将超过1200万吨,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啤酒生产国。
特别是1987年以来,内地啤酒产量的增长速度年均超过20,市场销售也连年增长。”
“随着内地消费者购买力的提高,散装、桶装啤酒销售势头将呈下降趋势,易拉罐啤酒销售缓慢增长,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产量最大、销量最大的瓶装啤酒竞争最为激烈。”
“从消费季节上看,啤酒已由过去的夏季消费转为四季消费。”
“除城市外,农村消费市场也在逐年扩大。”
“从地域分布上看,啤酒消费市场最活跃的几个区域是首都周边地区、山东半岛、长三角、珠三角、四川,这几个地方首先是人口密集,其次经济较为发达。”
“从啤酒品牌上看,内地啤酒市场消费者认可的品牌有:青岛啤酒、啤酒、五星啤酒、豪门啤酒,这几个品牌在全国范围内知名度较高
包括我们集团沐城啤酒、呼伦贝er啤酒等在内的地方啤酒品牌,影响力大多局限在产地周边。”
“外资,主要是中外合资啤酒,如中德啤酒、中瑞啤酒、蓝带啤酒等品牌占领市场的势头越来越大。
因为目前世界啤酒工业产能过剩,并且垄断公司占统治地位,而中国啤酒发展却是一枝独秀,潜力巨大,国际上那些跨国啤酒公司不可能、也不敢放弃内地如此巨大的市场。
跟国内绝大部分啤酒企业相比,外资啤酒企业的实力不可同日而语,所以这一点尤为值得警惕。”
讲完了内地啤酒行业的现状,方竞存紧接着总结了啤酒工业存在的问题。
“消费量尚低,但发展潜力巨大。从总产量而言,我国已是啤酒生产大国,仅次于美国,但以人均来说,每人只有10升多一点,不及世界平均消费量的一半,更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例如,德国人均啤酒消费量148升,丹麦144升,奥地利125升,连最不爱喝啤酒的意大利人,每人每年也能喝28升的啤酒。
按照近年来内地啤酒生产和消费的增长趋势,我们有理由相信,十年后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啤酒生产国和消费国,发展潜力巨大。”
“其次,啤酒生产尚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过去10多年的高速发展,内地啤酒工业初步形成了一个体系。
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很不完整,主要反映在原料、设备、生产和研发等诸多方面很不协调,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没人去做。”
“消费量低、工业体系不完整、管理水平低、产品档次低、产业协同不足,这是内地啤酒行业面临的5大主要问题。
其中有些问题是国家层面的,比如产业协同、体系不完整,但有些问题是企业层面的,如管理水平低、产品档次低。
这些问题的存在,对相当一部分啤酒企业而言,是挑战,但对远景集团而言,却是难得的机遇。”
“目前,内地的啤酒市场还是蓝海,但已有迹象表明,这片蓝海不会持续太长时间,所以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因此,在这里,我建议集团尽快启动啤酒全国战略布局,恳请决策委员会的各位委员认真考虑。”
其实大家手里的报告比方竞存介绍得更为详细,比如针对国内啤酒行业几个问题提出的解决思路和方案以及所需要的支持等等。
何少华作为大快消事业群的总裁,是决策委员会中最关心这个问题的人,所以第一个开口表达自己的疑惑:“方总,我看报告中说,今年年底之前,要在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北、西南7个大区域建立啤酒生产基地,这个步子是不是迈的有点大?”
方竞存道:“刚才说内地的啤酒市场是一片蓝海,但时间不会太长,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我们判断,今年或许是远景集团大规模进军啤酒行业的最后一个窗口期,一旦错过了这个机会,以后再想重新进入,必将付出比数倍甚至更大的代价。”
乔芳玲紧接着问:“你们判断今年是最后一个窗口期的依据是什么?”
“其实在之前已经提到过一些原因,比如国际啤酒市场已经饱和,而国内市场作为全世界最大的新兴市场,实力强大的外资必然不会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