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八十四章 流口水  重启激荡年代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占总数的40左右,3040岁的人数占20还多,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年龄结构,小于30岁的经验不足,大于50岁的精力不足,3050岁正是科研人员的黄金年纪。

傅松上辈子曾在往上看过有人分析,从苏联解体到1995年,将近8万名学者和科研人员移民国外,直接导致经济损失国家培养所花费的费用高达600亿美元注2,平均到每个人头上是75万美元,而如果在欧美培养如此规模的人才力量,至少需要花费1万亿美元。

即便在中国物价更便宜,培养如此规模的科研人才所花费的资金也是个天文数字,关键是中国至少在未来二十年内都没这个条件,至于为什么,问就是没那么多钱。

所以,葛大爷那句话说的简直太对了,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

人才!

傅松知道人才宝贵,别人就不知道了?

苏联解体后,高级专家基本上都移民去了德国、以色列、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

去中国的也有,但因为中国太穷,有心无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无数优秀人才被欧美国家和企业招募走。

欧美吃肉,中国跟在后面捡骨头喝汤,即便如此,兔子也吃得不亦乐乎。

说一千道一万,就像泡妞儿一样,你没钱,妞儿凭什么让你泡?难道凭你脸大活好?

只有财大才能器粗,反过来那就是耍流氓了!

傅松提前准备了那么多钱,又在沐城海边建了大片的专家别墅,就是为了跟欧美国家争上一争!

他这边多争取到一个专家学者,欧美那边就会少一个,中国也会比上一辈子多一科研力量。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