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八章 大婚(上)  大晋皇族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知道自己这个女婿究竟是个什么样性情的人。

“阿郎,新姑爷写的诗。”

一名仆人从门缝中取出白纸,一路小跑进入厅堂,将白纸交予长孙晟。他看也没看,将白纸放在桌案上,大手一挥:“开门!”

这份写着诗的白纸,长孙晟没有看,却被另一人拿在手中。此人乃是礼部侍郎,闻喜县公裴炬。他曾在开王十七年与长孙晟共同出使西域三十六国,二人在途中结下颇深的友谊。

此次长孙晟嫁女,为公,他是礼部侍郎的身份,须得来此观礼。为私的身份,他是长孙晟旧友,来此也合情合理。

缓缓张开白纸,裴炬笑呵呵的看着这位赵王世子写的诗。

闻喜裴氏与荥阳郑氏,太原王氏三家在山东士族集团中地位与窦家,独孤家,魏家,在关中贵族集团中的地位一样。

同关中贵族靠着军武崛起不同的是,山东士族都是传承已久的“耕读”世家,文风极盛。他们名扬天下的都是一代代族中出色子弟对朝廷的“文治”。

所以,裴炬自然也是学识渊博,才华横溢之辈,否则他也不会以文人身骨出使西域,回来之后就任礼部侍郎一职。

他心里其实对赵王世子能够写出什么样的诗根本不在意,看就是为了图一乐,因为赵王府说到底是将门,赵王打仗是位强帅,吟诗作赋可就是外行人了。而作为他儿子的姜承枭又能写出什么惊世之作呢。

不过……

这次裴炬失算了,当他从第一行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开始,他的眼睛再也没有离开这首诗,他的脸上没有笑意,而是越看越惊,越看越叹服。

“厉害,厉害,善,善,好……”裴炬不停的喃喃自语,眼中仿佛迸发光芒一样。

一首诗看完,裴炬仿佛对“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八个字有了更深的体会。他突然很想见见这个姜承枭,很想与其聊聊。能写出这样一首诗的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没有怀疑这是别人代笔,因为这个时代的文人是有着傲骨在的,这个时代的文人同样“尚君子六艺”,他们不可能愿意将自己的作品,尤其是这样的佳作拿出来当一个“叩门咏”。

所谓叩门咏,民间话就是开门打油诗。

“裴公。”

裴炬身后传来一个小丫鬟的声音,他转头笑道:“何事?”

“夫人让奴婢将新姑爷写的诗送进去,给各位姨娘,姑娘们观阅。”

裴炬颔首,将诗交给丫鬟,让其拿进去。

裴炬转而对着长孙晟,抚须笑道:“晟公可得了个东床快婿啊。”

东床快婿?

长孙晟嘴角露出一丝苦笑,这婚事发展到现在已经不能算是“美满”,而是“生硬”。

随着长孙府门打开,府中丫鬟,仆妇,幼童纷纷涌出,纳头便拜:“恭贺新姑爷。”

南霁云与吴山惠带着一众家奴侍卫,从布袋中拿出金钱,布匹,首饰,豪爽的丢过去给她们,众人大喜纷纷哄抢。在一众人簇拥中,姜承枭步入府内。

长孙无极今日也早早的起来,穿着一身喜庆新服,立在院中,见众人簇拥而来的姜承枭,嘴唇微微抿起,对着姜承枭拱手一礼,勉强露出一丝笑容,“见过世子。”

姜承枭满脸微笑,两只手扶他,“辅机生分了。”

辅机是长孙无极的字,称呼他的字自然是为了亲近。

至于是否出自本心,这只有姜承枭自己知道。

长孙无极心中微微叹息,若是眼前这人是安民,那该有多好。

“世子请随我入堂,见过父亲母亲。”

“好,有劳了。”

长孙无极领着姜承枭去了厅堂,郑如意,虞庆则等宾相,迎亲侍卫则跟着长孙府的人去了偏厅用些茶水吃食。

进了厅堂,便看见长孙晟与其妻子长孙夫人跪坐主位,裴炬伴坐在一旁,笑眯眯的打量着姜承枭。

姜承枭给他的第一印象不是将门武人的强硬,反倒是有他们世家子弟的温文尔雅。这倒是让他有些意外,也让他心中并未对其有所看法。

长孙夫人与长孙晟,姜承枭都见过,前者在大林寺第一次见到的时候可不算太友好,后者是在他加冠礼上。

“拜见妇翁。”姜承枭正色行了一礼。

长孙晟与长孙夫人起身,上前扶起他,言道:“贤婿请起,不必多礼。吾与汝父同在朝中为将,互相欣赏,能结得此亲,乃是今上赐福,吾只愿贤婿与小女婚后能够琴瑟和鸣,美满如意。”

长孙夫人亦笑着道:“祝愿你与观音婢安康长乐。”

“谢二老,青雀记住了。”

不管心中如何想,面上的态度还是要做好的,小孩子脾气不该有,那也不是他的身份能耍的。

长孙晟带着他入座,二人聊一些体己话。长孙夫人则领着一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