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一章 闯荡内蒙古  创业凡人救赎之路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张北待了一个多礼拜,该去的地方也都去了,着实也没啥新鲜感了,所以也是到我们该离开的时候了。

离开张北的那天我们收摊很早,下午两点就开始收摊,收拾完毕东西,就跟佩姐准备前往下一个目标地点:内蒙古的乌兰察布。

这也是我们从一开始就计划要去的西北城市之一。据说这里对于卖书的来说,还真的少有人去过这里,我们可能也是第一波去这里垦荒的人。

出发之前我发了一条朋友圈:再见这冬季漫长的张北,向着内蒙古继续西进。送饭的那位小姐姐在下面评论了条:七八月的炎热天气欢迎再来张北避暑,下次有机会一定要去观赏一下张北那条有名的天路。(据说那条天路很美,远远望去直通天际,可惜我不曾再去过)

上了335国道走了半小时后,我才明白为啥内蒙少有人去了。因为这里实在是太高了,几乎我们都是一直在爬坡,偶尔有一段平路吧,你还没松松油门歇歇脚,一眨眼的功夫就又过去了。这里虽说前后数十里也难看见一辆车,可以肆意开,但是这种保持爬坡的姿势却让人很是衬的腰疼,腿疼。

整个路上,看见最多的就是风力发电的大风车。等踏上蒙古边境时,我还问了佩姐一句差点让她笑岔气的话。

“老姐,内蒙古不都是草原吗?可是这一路上草呢?牛羊呢?”

佩姐捂着肚子说道:“那等下到了市区,你是不是也该问我,那蒙古人住的蒙古包呢?”

问完之后,我也觉得这种问题简直就是对高等教育的侮辱。

到了乌兰察布,这里和内地城市其实也没啥两样,要说区别也是有的,比如那温度不高,却晒感更加强烈的紫外线,这个在高原地区来说真的是硬伤。

我们当天下午到达的时候,已经是日落西山了,这里的晚上也是冷的一比。我们也就随便先找了家宾馆,休息一晚明天再找地方,毕竟对于我这菜鸟司机来说,一路长途且爬坡有点吃不消。

待在这里的第一晚很安静,静的好像实行了宵禁一样。

第二天我们便开始在碰到的第一个菜市场门口出摊,看得出来这里的人对这种书摊形式的销售还是充满了好奇,与在张北的不同,在内蒙这里买书的主力却是年长的人群。这类人群对畅销的小说类的不敢兴趣,反而更喜欢那些传统的经史子集类的书籍。第一天在这里的收获还算是不好不坏,一千多点。算是把从张北到内蒙的路费给挣了回来。我们第二天也在菜市场路口这个地方多待了一天,由于路过这里的人流中夹杂着昨天买过的人,所以销量并没有第一天好。

第二天下午时,我让佩姐先看着摊位,我则开车去寻找新的地方。我从手机上导航了一个购物广场,开车过去时却不按照导航规划的路线,我是哪里热闹就往哪里走,哪条街上看着有流动摊位的就往哪去,反正导航会自动重新规划路线,也不担心没有方向地瞎逛。

我就开着车满街道地转悠着,一直转到这里可能是集宁区最繁华的地方,中心广场。其实这个广场刚好是交汇路口的半圆形磨盘,可是聚集着相当大的人流。等我到了这里时已经是天黑了,路灯都已经开始亮了起来,可是这个广场的人流量却是相当的多。一部分是带老携幼地来散步,还有一部分是在围着圆圈跑步的,关键周围还都摆满了小摊,玩具,小吃之类的很多。我本想着在这里多停留一会,佩姐却打来电话,说是那里路灯太昏暗,可以收摊了。

我就在此地发送个定位,又往出摊的地方赶去。

等我们收完摊差不多已经是八点半了,这条街上已经是寥寥无人了,更郁闷的是连饭店都已经打烊了。又懒得往别的地方跑了,就索性找了这条街唯一开着的便利店买了泡面回宾馆。

在内蒙的第三天,我们没有着急去出摊,准备先去转悠转悠找几个地方。可是人要是点背的时候,出门就遇到倒霉事。我们刚从宾馆的楼下开车准备去溜达,还没转一个弯就被路边的一队交警给拦下了。

本来想着又没犯法,驾驶证,行车证都带着的也没啥可担心的,可是人家一打开车门就指着满车的书籍说:“你的座位哪去了?”

遇到这种板上订钉的事,我他妈就是想破脑袋,也想不出还能怎么去解释了,只好老实交代:“座位被我拆了。”

交警二话不过,让我熄火下车,拿着我的驾驶证和行车证去登记。交警队的队长拿着罚单走了过来:“小伙子,你这车可以啊,大老远的还能拉那么多货跑过来。私自拆除座位是违法的,按规定将罚款100元记三分的处罚。”

我一听急了,赶紧上前解释着。

“大哥,能不能通融下,我们姐弟俩也是为了生计没办法,从北京大老远的跑来准备摆个地摊啥的。刚来也没挣到钱。”

这个交警队长看了我们一眼,停下手中准备填写的罚款单,问了句:“你们卖的都是什么书啊?”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