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开?经过反复讨论评估,3月9日,医疗队队员拔除了小黎同学的气管插管。
当天晚上,葛医生和陈玉玉,小吕几乎整夜没睡,一直关注着病人小黎的各项指标。
等小黎的各项指标都稳定后,整个医疗对的队员都松了口气。
但是,新的情况又出现了,好转的病人小黎不愿意和队员们过多的交流,这是得这个病的小黎心里有巨大的压力。
陈玉玉心头仿佛乌云密布一般,心想:这必须心理干预治疗了。
陈玉玉就对病人小黎说道::“为了你能好起来,我们很努力,你自己也很努力,你要加油,我们和你的家人都盼望你尽快好起来!”
小黎慢慢地开始变得开心,慢慢地愿意和医疗队员们聊天了。
陈玉玉心头的乌云也散去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小黎的病情一天天好转。
“你们什么时候走?”小黎问陈玉玉和医疗队的。
“我们不走,我们等你好了再走。”陈玉玉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小黎,笑笑地安慰道。
虽然隔着面照,但是,小黎还是看见了陈玉玉那双会说话的眼睛。
“如果可以,我想和你们一起走。”小黎动情地说道。
“我知道,我们不可能带他一起走。我想,这是患者对我们的信任吧。”小吕当晚就在自己的笔记里写下这个动人的故事。
陈玉玉把这故事都发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杨庚看到后给陈玉玉点了个大大的赞。
然后,杨庚在陈玉玉的微信朋友圈的评论区写道:“加油,老同学,一切都会好起来,向你们一线的医护工作者致敬!”
杨庚在自己的作品中写道:在重大的疫情面前,冲锋在前的都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战争年代是军人;
地震来临时,是我们的老师在保护孩子们;
和平年代里,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冲锋在战疫一线的是我们广大的医疗工作人员。
我们感谢什么,我们要感谢的就是这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他们平凡而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