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四章:艰难的卖鸡之旅  风情农场建成记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走待这些鸡真正到了可以出售的日子,张枫才发现自己真的是太年轻了。

很多事情根本就没有提前预想到。

比如说鸡怎么卖?什么时候卖?在哪里卖?这里面可是大有学问。

不同的季节人们对鸡的需求不一样,从而使鸡的价格不一样,而自己所获得的利润自然也就不一样。

现在是九月初,市场上对鸡的需求不是很大。鸡又不像猪肉一样几乎每天都要吃,只是在逢年过节或亲朋团聚的时候才偶尔买一只来吃。

其次是在哪里卖,张枫最初设想的是供应给那些饭店。

但是多数饭店都有了自己的稳定供货商。不需要再和其他的养鸡场合作。

而且饭店也是要讲究成本问题。市场上集中养殖的肉鸡只卖十块钱一斤,但是像张枫这种散养的土鸡则是二十块钱一斤,价格整整比肉鸡高出了一倍。

相较之下,饭店更愿意选择价格低廉的肉鸡,而后以土鸡的名义拿来卖给消费者。

消费者是很难辩别饭店卖的鸡是不是土鸡。而鸡肉在经过加工之后,两者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即使是那些打着原生态,纯自然的口号的饭店也同样如此。

如果按照肉鸡的价格出售张枫无疑是要吃亏,但不按照肉鸡的价格出售则没有饭店愿意买他的鸡。

花了整整两天,张枫把县城里各个较大型的饭店都跑了个遍,但是一只鸡都没有卖出去。

四处碰壁,无奈之下张枫只得先回家,另想办法。

在和王慧婷商量了过后,他决定把鸡带到市场上去卖。

第二天张枫和王慧婷便装了十只鸡,开了将近一个小时的车到县城里的一个菜市场去卖鸡。

但是菜市场的大多数摊位都是出租给商贩的,即使是有少数的空地方也早早地被卖菜的人占了。

他们几乎早上四五点钟就在菜市场等待开门了。

等七点半张枫他们到的时候,已经没有位置了。

又不敢在街上随意摆摊,要是被城管逮到,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转了好几个菜市场,才找到一个空地方,便停好车准的进去卖鸡。

等张枫打开后备箱把装鸡的筐子端出来放在地上的时候,惊奇的发现有两只鸡躺在那里,一动不动,死了。

张枫四处张望,发现没人注意到他,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那两只鸡抓出来,扔进后备箱里,关上,这才松了一口气。

要是被别人发现有死鸡,那他这些鸡是别想卖出去了。

好不容易把摊摆好,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张枫从来没有卖过东西,根本喊不出口。

而王慧婷虽然卖过奶茶,但是也从来没有叫卖过,都是别人来买就卖,没人来卖就玩。

听着菜市场里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讲价声,他们两个人心里是十分着急。

一个上午了,周围的摊位有的已经卖完了收摊回家了,而他们连一只鸡也没有卖出去。

菜市场里也有其他卖土鸡的,但只有张枫这里这样不堪。

归根结底还是面子问题。两个人在这么多人面前说话都很小心,更不要提叫卖了。

菜市场里的人渐渐少了,若是再这样下去,今天可能又要空手而归。

几经犹豫,张枫终于鼓起了勇气,扯在嗓子喊道“卖土鸡啦,卖土鸡啦。自家养的原生态,无污染,快来卖呀!”

喊了好几分钟,但效果依旧不理想。

这下张枫就纳闷了,怎么就没人来买自己的鸡呢?

在和王慧婷商量了一下后,张枫让王慧婷在这里守着摊位,而他则去看看其他卖鸡的摊位是怎么卖的,讨点经验。

转了一圈后,张枫惊奇地发现他们服务也太周到了。

当顾客选定了活鸡后,摊主便会十分熟练地杀鸡,烫毛,然后把它宰好,就差没有帮顾客煮了。

这里卖的鸡明显价格要比他的鸡高出许多,但是这里是门庭若市,而他那里则是门可罗雀。

不仅仅是卖鸡的摊位,其他的无论是卖鱼的卖猪肉的还是卖菜卖其他各式各样的东西的都是如此。

张枫一开始看到他们这样还十分不解,但随即就反应了过来。

城里人整天都忙着上班挣钱,下班早就累坏了,谁还有心思来慢慢处理。

他们追求的是简单,方便。因此这些服务才应运而生。

找到了问题的源头,但张枫却没有一个好的应对措施。

他不是专门卖菜的,无法做到如此地精细化。

下午的时候,卖出去了两只鸡。张枫见天色不早了,便收摊回家了。

第二天张枫决定不再去城里的菜市场卖,而是在周围的几个乡镇上的集市上去卖。

当地称赶集为赶场,周围的几个乡镇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