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五章用香料搅动棋局  大明皇弟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其间,气势非凡。

两天前,正德皇帝有圣旨下到杨州知府衙门,圣旨即着扬州知府邵东前往南京,觐见皇帝陛下。接到圣旨后,邵东虽然感到惊讶,但他不敢怠慢,第二天一大早,就带着几名随从匆匆上了路。

正德三年十月初九,司礼监推算这天乃是祭祀孝陵的黄道吉日,这一天,正德皇帝开始祭拜孝陵。辰时正刻刚过,邵东奉旨如期到达行在。这时候,通往孝陵的沿途早已是人山人海,一个个都急不可待地想瞻仰皇帝的风采。

夹道两边的香烛一直排出东门,鞭炮声、火药味弥漫了全城。南京城自永乐靖难兵起,便成了大明帝国的陪都。

南京城很久没有这样热闹的景象了。按照规制,每位大明皇帝登极后都要到孝陵参祭祖皇,前面已经举行过了八次,离这时最近的一次还是二十多年前的弘治皇帝祭祖,三四十岁以上的南京人尚能忆起当年宏大的情形,很多来的人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盛大的场面。

邵东赶到明故宫金水桥边时,仪仗已经快过完,什么龙旗、静鞭、银枪、黄伞恍恍惚惚从面前闪过,这些他都不在意,他是第一次觐见皇帝,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事皇帝打算召见他。因此,他心里一直盘算着觐见正德皇帝时该注意哪些细节。正寻思间,猛听身后一阵兴奋地高呼:

“万岁!万岁!万万岁!”

邵东抬头看时,果见正德皇帝御辇马车,在八匹身材巨大的夏尔马拉动下,黄灿灿、亮闪闪的车队从远处迤逦到近前。为首的是一乘高丈五的金銮御轿马车,三十六个黄门太监手执各种仪仗成两行,跟随着马车前进。

金銮御轿马车车厢上的湘帘高高卷起,可以清晰的看见中间稳稳坐着的正德皇帝,只见他面如冠玉,年轻的脸庞上短髯修饰着一丝不苟,头戴翼善冠,身穿黄袍,顾盼之间散发出睥睨天下的威严。

马车的前后左右,都是随行的文武百官以及护驾的禁军。整个车队浩浩荡荡,文渊阁大学士梁储当前,靳贵、何鉴等文武百官从后,车队经过之处到处都是锣鼓鞭炮和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对面说话也难得听见。

朱厚照坐在轿车中,看着道路两旁的官民如此拥戴欢跃,心中激动。情不自禁地抬了抬手,又忽然想到这是去孝陵致祭,该有庄重肃穆的仪容,便又放下了,只含笑着向叩头礼拜的人们点头致意。

待车驾出城,沿途立时又冷清下来,这里金吾戒严,百姓们不能到此。御道两边扯起不断头的明黄帷帐,直通孝陵神道。孝陵墓区的建筑大体分为两大部分:第一组神道部分,从下马坊起,到孝陵正门第二组是主体部分,从正门到宝城、明楼、崇丘为止。

高高在上的朱厚照放眼看去,但见一抹叠翠的山峦下,石象、石狮、翁仲屹立在草树丛中,此时正是秋季,满岗的石榴、山茶闪烁着火焰一样的红光。

御车车驾很快便到了神道前的下马坊,咚咚咚三声礼炮响起,震得满山雀起雁飞,与此同时,内务府将八百只瑞鹤放出,腾空翩翩翱翔,司礼太监孙洪趋至富丽堂皇的轿车前叩头奏道:

“禀皇上,前头就是孝陵,请驾临侧殿少事休息!”

下马坊,顾名思义,任何人到了这里,只能够步行,即使你是现任的皇帝。车驾停下后,朱厚照沿毡阶徐步下来。为了这次正德皇帝的祭祖,神道旁专门新修了一座歇山出檐的小殿,内里床榻几座俱全,南边墙全用大玻璃镶嵌,殿虽不大,却十分轩敞明亮。

正德皇帝遂徐步入内,临殿门坐了,此刻熏风扑怀,觉得十分适意。正在此时,耳畔传来远处悠悠钟响,便侧头向伴驾的魏国公徐浦问道:“老国公,这里有寺院吗?”

“禀皇上,此地有座灵谷寺,”魏国公徐浦在阶下赶紧躬身答道,“此乃南京有名的古刹。已有千年的历史,是南朝梁武帝为纪念著名僧人宝志禅师而兴建的开善精舍,初名开善寺。我朝立国后,太祖爷亲自赐名灵谷禅寺,并封其为天下第一禅林,金陵梵刹志将其与大报恩寺、天界寺并列为大刹。乃我大明佛教三大寺院之一。”

“哦,原来不远处就是灵谷寺,朕待会也去看看。”朱厚照对佛法有所研究,顿时来了兴致,忽然,他想起一事,便转头问道,“对了,扬州知府邵东赶到了吗?如果到了,让他过来伴驾。”

很快,邵东就在太监的引领下,赶过来觐见皇上。他立刻上前见礼:

“臣杨州知府邵东叩见皇上。”

朱厚照用手虚扶一下,微笑道:“邵爱卿平生,来人,赐座。”

“谢皇上!”

邵东又叩了个头,这才坐在锦凳上,待他坐定,只听正德皇帝说道:“邵东,你在清江县做的很好。朕很欣慰,知道为什么朕单独召你过伴驾吗?“

“微臣不知。”邵东有些茫然。

”本来你已经被调离清江县,但是当清江百姓面对危机时,你没有忘记一个地方官的责任。为了挽救百姓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