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东北亚丝绸之路再度复苏、辉煌。
时间回到正德元年九月,一直由五艘起点级战舰改装的武装商船悄悄的来到了日本国岛根県大森地区。经大明海商介绍,出云国田仪村铜山主人三岛清右卫门接待了这位自称大明齐王家臣卢义的家伙,经过讨价还价,卢义用外销版的火绳枪和丝绸棉布向他购买石见银山五十年的开采权。
这批做工精良的火绳枪让清右卫门尤其动心,没费多少口舌,双方就达成了协议。有读者问:这怎么可能?五十年的开采权,就换回来这些东西。这清右卫门是不是有点傻呀?其实这和当时的日本刚刚进入战国时代有莫大的关系。首先,石见银山现在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每年的产量很低。
其次,刚刚进入战国时代的日本天天都在打仗,今天你还是个大名,明天你就可能是阶下囚。各个领主有很强的危机感。对于一个领主来说,没有强大的武装,就无法守护自己的领地。即使拥有银山,又能如何?只会便宜了其他强大的领主。
时间进入十五世纪中期,即日本室町幕府后期,四职之一、身兼三国守护的赤松满佑因在京都自宅刺杀幕府将军足利义教而遭到亦为四职家之一、身兼五国守护的山名宗全率领之部队讨伐并平定。战后幕府以山名氏平乱有功将赤松氏所属之三国守护授与山名氏。势力成长到八国守护的山名氏一跃成为西国的一大势力。此时三管领之一,身兼八国守护和和泉半国统治权的细川氏面对山名氏的崛起,决定采取联合山名对抗同为三管领的田山氏的政策。
但随着田山氏的衰退,两家之间的冲突也浮现出来,尤其在三管领之中的斯波氏和田山氏两家陆续发生继承问题后,双方对立更加严重。一直到将军足利义政长子足利义尚诞生引发继承风波后,在应仁元年1467年1月17日,应仁之乱爆发,各守护分别选边支持,形成东军细川联军与西军山名联军的大混战。
战事一开始,由于东军争取到天皇与幕府将军支持,且聚集了相对优势的兵力,因此开战头几个月可说是占尽优势。
可是到了同年七月,日本的”中国”地方四国守护大内政弘率领万余援助西军后,整个战况顿时改观。加上西军决定拥立将军足利义政之弟足利义视与京都当局相抗衡,让整个战局陷入胶着,日后更扩大为全日本的大混战。随着两军领袖相继去世和幕府将军继承纠纷解决后,两方决定和解,应仁之乱正式宣告结束。虽说应仁之乱后幕府的影响力大幅丧失,可是历任幕府将军仍试图改变整个局面。
不但多次讨伐邻近的细川氏、六角氏等大名,还屡屡颁布争讨令令诸国大名对抗各地方对京都当局具影响力的国主。毕竟这已经不是将军强势的时代了:将军的诏令除了作为大名夺权的工具外,几乎无人愿意服从。
到了1493年,将军足利义材亲自讨伐细川氏,反而遭到细川氏策动京都当局罢免其将军职位。此事史称明应之变。自此以后室町幕府的威信完全丧失,剩下的也只是大名上洛进入京都后操控政局的傀儡罢了。除了伊势长氏崛起于关东地方,成为新时代大名的代表外,日本各地也开始出现以下克上,甚至成为一方之雄的新强权。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石见银山所在的出云国,也是出现了”下克上”这种情况,这也是日本人的传统。1510年,即大明正德元年,出云守护代尼子氏篡夺守护京极氏实权,其大名尼子经久更取代京极氏,成为出云守护。
出云国很多小领主并不服气,只是慑于尼子经久的武力敢怒不敢言罢了。一直在默默关注日本的朱厚炜,正是瞅准了这个时机,乘虚而入,火绳枪在这个时期还没有传入日本,见识到这种火铳的威力以后,急于加强自己武力的小领主清右卫门怎么可能抵挡住这种诱惑。他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卢义条件,与大明的齐王结为同盟。
卢义代表齐王与石见银山的主人清右卫门签订合作协议,此时石见银山还没有大规模开采,产量并不高。而且日本的冶炼技术非常落后,每年的产量很低。正因为如此,清右卫门以五百支火绳枪,以及每年收取一定量的丝绸、毛呢作为条件,把石见银山五十年的开采权售予卢义。
交易达成后,清右卫门一直感觉自己占了很大的便宜。有了这批武器,有了大明齐王的支持,他很有可能成为出云国的守护,一座小小银山五十年的开采权,就换回来这么大的好处。怎么看,他怎么都觉得很值。
卢义签订合同后,立刻在当地用粮食和布匹招募农民采矿,给的条件非常优厚,顿时吸引了大批的农民前来矿上劳作。银矿石采出来后,卢义并不准备在当地冶炼,而是直接把矿石送到是在特林的治炼厂提炼白银。基本上是每周就要运走五六百吨矿石。
双方的合作很愉快。随着规模越来越大,矿工越来越多,矿石产量提高到每个月三万吨的矿石产量。为此,朱厚炜专门组织了二十艘武装运输舰,由卢义担任舰队司令,负责银矿石的运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