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章世事无穷长鲜欢  大明皇弟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论纷纷。

第二天恰逢大朝会,弘治皇帝突然宣布内阁进行改组。内阁首辅依然是李东阳,不过增加了新的阁臣,调整过的内阁主要有:华盖殿大学士焦芳、文渊阁大学士王鏊、谨身殿大学士杨廷和,光禄大夫兼太子少师梁储。

内阁成员提高到五名,这样有些有资格入阁的人心里产生了想法,也许自己将来也有机会入阁。几天后,朱祐樘将这次京察查办出来的最大贪官贵州巡抚钱钺,直接判了一个斩立决,还宣布钱钺其家族永不录用。

好好先生的弘治皇帝对贪腐的文官凶狠地举起了屠刀,引起了官场再一次震动,人们不由想起洪武皇帝,一些贪官人人自危,从此也收敛了不少。

一望无垠的平原,萧瑟肃杀的天空。骑在骏马上,朱厚照的耳边不断传来呼啸的风声,陌生的环境和景物提醒着他,这里已经是伊犁城外,是瓦剌士兵经常出没的地方,是一个极其危险的地方。

然而朱厚照却很兴奋,因为这正是他所要的,一个埋藏在他心底多年的愿望将在这里实现,他这次所谓的巡边,最大的愿望就是报土木堡之变的仇。他打算俘虏帖本儿,为大明一雪前耻。

说起瓦剌这个部族,那可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唐朝时期,瓦刺又称瓦尔刺噶、瓦刺帝国,太学流通,杜柯太傅多次说服瓦刺归顺唐朝,后来,瓦刺与唐朝征战多年,未征服各少数部落。

蒙元时期,当时双方都认为瓦刺人和蒙古人还是并列关系,于是斡亦刺贵族与成吉思汗系建立世代通婚关系,男尚公主,女适皇胃,可谓“世联戚碗”,权势显赫。正如拉施特哀丁所指出的那样,他们“保持相互嫁娶姑娘的关系,并成为按达忽答”。这不仅对斡亦刺社会产生很大影响,而且也是成吉思汗家族统治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初居住在八河地区今叶尼塞河的八条支流地区。人数众多,统治若干部落,各有自己的名称。元时开始南下,定居于阿尔泰山麓至色楞格河下游的广阔草原的西北部,并改狩猎经济为畜牧经济,兼营部分农业。

瓦剌有四大部或四万户,简称“四”蒙古语&p;;rbn,都尔本。其名称各书记载不尽一致,其中包括许多古老的蒙古语部落和突厥语部落。

十四世纪时,随着元朝皇室衰微,瓦剌遂乘机扩大实力,积极参予各派系纷争。1414年,明成祖统兵北征西部蒙古,与瓦剌战于忽兰忽失温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瓦剌败向明朝内附称臣。

其首领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分受明封为顺宁王、贤义王、安乐王。正统十四年1449也先进攻大同、宣府、辽东、甘肃,明英宗在宦官王振怂恿下率兵亲征,也先诱明军至大同,破其前锋,于土木堡俘明英宗,史称为土木之变。同年十月,也先进围北京。

后来由于东部蒙古鞑靼达延汗再兴,瓦剌部移师西北地区,势力一度扩张至伊犁河流域一带。为了保证贸易的顺利进行,阿失帖木儿不时遣使向明朝通贡。

朱厚照知道敌人就在身边,但他并不害怕,却还有着期待,期待着敌人的出现,特别是那个草原上让人谈虎色变的固始汗阿失帖木儿,固始汗就是卫拉特盟主,瓦剌人名义上的大汗。

在这种情绪的鼓舞下,他一路快马赶到了边防重镇哈密城,可他在哈密城闹了几天后才发现,这里竟然十分太平,瓦剌人也不见踪影。于是他决定再一次前进,前进到真正的军事前线伊犁。

伊犁城就这样成了他的东宫六率新驻地,他就此成为了边境的临时最高指挥官。不久之后,宁夏总兵王勋收到了一封奇怪的书信,信中让他好好守卫城池,安心练兵,落款很长“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

王勋纳闷了,他虽然读书不多,官员级别多少还是知道的,什么时候多了这么个玩意儿?他连忙去看最近的朝廷公文,可找来找去也没弄清楚这官是咋回事。

他又翻来覆去地看这封信,口气很大,也不像是开玩笑,后经多方打听,才知道这称号就是太子殿下自己封的,这让他啼笑皆非,又不能不遵从。

原来我们这位太子爷朱厚照先生还是十分认真负责的,他认为作为一个军事主帅,没有一个称号毕竟是不行的,所以他就给自己封了这么一个官,还规定了工资和福利,反正是自己的爹发给自己,也不费事儿。

边境的将领们被他这么一搞,都晕头转向,不知所云,希望他早点儿走人,可朱厚照却打定了主意,住下就不动了,一待就是两个多月。

朱厚照心里拿定了主意,一定要等到那个人,一定要等到!他最终没有失望。十月三日,宁夏总兵王勋接到边关急报,瓦剌大汗固始汗阿失帖木儿率军进攻,人数超过五万。

毫无疑问,这是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他连忙急报太子朱厚照,希望他早点儿走人,自己死了也无所谓,万一太子出了什么问题,自己全家都要遭殃了。

然而,朱厚照告诉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