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已经下起了第一场雪。
一年多的征战让他非常的疲惫。可是他回到封地后,将会更加的繁忙。无它,他的封地扩大了。由于这次平定草原的大功,卫王获得了朝廷前所未有的封赏。
登州卫和威海卫被划入了卫王封地,这次封赏是实封,那就是卫王可以拥有三个卫的兵力,是实打实的实权亲王。让文武百官费解的是,这明显有违祖制的封赏,朝廷内阁大臣竟然没有人提出异议,御史言官好像也没有看见。
登州福山县,福山营除了戚景通率领部分炮兵千总留在了京城帮助东宫六率组建炮兵以外,其他的官兵终于回到了故土,冒着风雪,成群的士兵正在进入军营。
周围来迎接的家属欢笑声、痛哭声响成一片,整个军营外显得非常的嘈杂。经过一年多的征战,福山营也遭受了一些损失,死伤了六百多位将士,其中有三百多人阵亡。
孙彬、周务、何吴季、郑庚等王府属官以及一些留守的军官守在军营外迎接卫王凯旋而归。登州卫指挥佥事戚宣和威海卫指挥同知赵汝都出现在迎接的人群之中。
朱厚炜面带微笑的下了马车,跟大伙见礼,这些官员军官全都面带喜色。负责留守的部队更是感到遗憾。朱厚炜回到公事房后听各级主官汇报了一年多的情况,会后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
福山这一年多来发展的很迅速,除了钢铁厂和造船厂投入使用以外,一家大型的羊毛纺织厂八月份的时候也已经开始试生产,总体一切进展得很顺利。
朱厚炜首先让孙彬尽快安置死伤士兵的事情,然后让新的福山营指挥官常宽负责军队的一些改进,这次在实战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他和太子朱厚照在班师途中已经和戚景通、常宽等人整理了一些训练改进计划,将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训练计划发给相应的军官后,也没有详细解说,让他们回去先熟悉,过两日再提出意见。庆功宴后,朱厚炜将单独召见戚宣和赵汝,对整编登州卫和威海卫提出具体的工作要求。
一年多没有回来,王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刚来山东的时候,王府上上下下近百号人挤在原先的千户所里的确非常的局促。
朱厚炜出征后,总管太监孙彬看到这王府实在不成体统,便私自作主,把原先的千户所彻底的进行了改造,面积也扩大了五倍,本地百姓也非常积极参与王府的建设,短短的一年时间就全部竣工。
庆功宴后天色已经煞黑,朱厚炜非常随意的领着戚宣和赵汝回到王府。卫王府算是初具气象。朱厚炜一进客堂,立刻就有两个小太监上来给他宽衣看座,又有宫女忙乐颠颠沏茶上来。朱厚炜也招呼两位客人落座。
戚宣算是老熟人了,知道朱厚炜不喜欢繁文缛节,见过礼后四平八稳的就坐了下来。另外一位赵汝第一次来卫王府,也没和卫王打过交道。一路上显得有些畏畏缩缩,埋着头,跟在戚宣身后不吭气。
轮到他见礼的时候,赵汝扑通一声就跪在地上。他跪在地上说道:“下官叩见殿下,殿下天纵英才,属下能成为卫王的亲军,这可是八辈子修来的福分啊!”
这家伙的举动把朱厚炜吓了一跳,他赶紧扶起赵汝道:“赵同知免礼,你刚来有所不知,本王已经取消了军中的跪拜礼,赵同知以后切记,军人就行军礼,日常相见揖手即可!本王也不喜阿谀奉承,以后奉承话就不要说了。明白吗?”
赵汝有些尴尬,他揖手说道:“多谢殿下教诲,下官记住了。殿下平易近人,下官……”
“行了行了,赵同知坐吧!”
朱厚炜不耐烦的打断了他后面的话,待他坐下,借着灯光细看这位威海卫指挥同知赵汝,只见他大约有五十多岁,鼻子眼睛皆小,偏生了一张大漏风嘴巴,满脸的胡须乱糟糟的像是杂草。
赵汝穿着一件半新不旧的四品武官服,头上戴着官帽,整个人一个邋遢相。朱厚炜心中有些不喜,脸上却没有表现出来。
等两个沏茶的宫女退下后,朱厚炜轻咳一声开口说道:“两位将军,登州、威海、福山、成山、靖海,如今与本王是一体,戚佥事和赵同知亦可算我卫王府的人了。”
此言一出,戚宣和赵汝同时站起躬身施礼,齐声说道:“末将愿为殿下效命!”
朱厚炜摆摆手招呼他们坐下,继续说道:“本王无需你们效命,你们应该效忠的是大明,父皇给了本王三个卫,兵额共一万五千,福山、登州、威海三卫各五千,现在福山已经按照新军要求整编完毕,其他两个卫也不能例外。
登州和威海要裁汰老弱进行整编,不过在这之前,本王要求清查两卫的军田,凡是被军官或士绅侵占的土地全部将其收回。主动退还的既往不咎,本王还会适当的给予补偿,凡是抗拒清查的,一律严惩不怠。你们有没有问题?”
戚宣没有犹豫,很干脆的点点头说道:“早该如此了,登州卫都羡慕福山卫很久了,弟兄们早就盼着这一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