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涛头一线海为田  大明皇弟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啊,这可不是什么海怪,这可是一大堆银子啊!过一段时间我带你们再来抓一头回去。咱们要发大财了!”

“殿……殿下,抓……抓一头……发财……我滴娘诶!”

吴满墩感觉自己要疯了,他双脚一软瘫倒在甲板上。这个小娃娃王爷竟然如此轻描淡写的说要抓这海怪,那口气就像在瓮坛里捉乌龟一样轻巧。

坐在甲板上,他惊惧地发现小王爷还真不是开玩笑。只见他贪婪的看着海面,咧开嘴傻笑,那口水都流出来了。

……

福山县的人们简直也要被这位花样百出的小王爷搞疯了,不要说那些从京城调来的官员,就是这里土生土长的渔民也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盛大的场面。

足足三百多吨鲱鱼和鳕鱼把个福山码头堆得满满当当,各种大小车辆齐齐上阵,一车又一车的把鱼货送进码头附近的地窖冷藏库里。一直忙到中午的时候才把船上的鱼货卸载完毕。

每个人都喜笑颜开,围观的人每人都领到了几条鳕鱼作为奖励,这种鱼平常可很难吃到。

作为福山县文官里面的最高长官,左长史周务和右长史吴季两个家伙也神情激动,两个人躲在一旁窃窃私语,不时还偷偷瞄向正在指挥卸货的朱厚炜,鬼鬼祟祟的也不知道在说什么。

见朱厚炜朝这边走过来,两个人赶紧整理一下衣冠,抢上几步上前揖手行礼:“下官见过卫王,卫王殿下辛苦了!”

“呵呵,还好,总算辛苦没有白费,满载而归”,朱厚炜笑笑,抱拳还了一个礼,随口问道,“刚才看见两位先生在这里说得热闹,可否让本王也听听?”

周务捋一捋胡须,神情有些忧郁,小声说道:“殿下,刚刚我和吴大人正在忧心这件事情。您私自出海,可是犯了大明律了。朝廷明文规定不得私自出海,这万一传到了御史言官耳朵里,恐怕会惹来非议呀!还请殿下低调一点,免得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呵呵,多谢两位为本王着想,两位的好意本王心领了!孤来福山是想造福一方,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只要能改善本地人的生活,私自出海又算得了什么?

那些个腐儒愿意弹劾就去弹劾吧,本王不在乎。嗯,如果有言官弹劾,周长史麻烦你帮本还写份自辨,你可以这样答复他们,福山营的水师出海是正常的训练,至于这些渔货,呵呵,那是水军训练时的战利品。“

周务有些瞠目结舌,还没来得及说话。吴季在一旁忧心忡忡地说道:“殿下,这恐怕难以让他们信服!甚至朝廷会派御史下来调查,那可就把事情闹大了。”

“哼”,朱厚炜冷哼一声,蛮横的说道,”你们就这样答复。哼,他们爱信不信。反正老子信了!至于还有谁胡搅蛮缠,派御史过来。那就让他跟战船一起出海查验查验。嘿嘿,海上风高浪急,我可不敢保证他会不会出意外掉进海里,送他去弹劾龙王爷。”

说完,朱厚炜一甩手扬长而去,马三炮几个护卫也嘿嘿冷笑。众人懒得再跟这两个酸丁啰嗦。平时和颜悦色的卫王发了脾气,两个人一下子愣在当场。两人面面相觑,感觉自己里外不是人。

作为朝廷派驻卫王府的长史,其实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负责监督藩王的异动,别看他们只是个五品官,却有直接向皇帝密奏的权利,这不是一般的官员拥有的权利。

两位都是第一次担任这样的职务。首次遇到这样的事情,总觉得自己夹在中间难以自处。明朝发展到中期,对藩王的管理愈发的严格,有了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最主要的原则就是控制藩王,以免他们做大。

地方官和藩王沆瀣一气的现象,还是少之又少的,原时空若非宁王朱宸濠买通了刘瑾,花言巧语骗得朱厚照同意恢复了宁王的卫队,宁王岂敢造反?

这倒好违反规定出海,朱厚炜却耍起了无赖,还第一次发了飙。眼瞅着他拍拍屁股走远了,剩下两个长史大人在那里目瞪口呆,一时不知所措。

少顷,回过神来的吴季苦着脸看向周务,问道:“周大人,如之奈何?今日码头上这么轰动,这里面肯定有东厂和锦衣卫的人,隐瞒不报恐怕不行。瞒是瞒不住的。迟早会有有心人传到京城。周大人,您是左长史,如何应对下官都听你的,下官唯大人马首是瞻。”

听到这话,周务撇撇嘴,他如何不知这个山西佬话说得如此漂亮,分明是想甩锅给他,把他顶在前面。这山西老陈醋,忒不是个好东西!周务嘴角抽搐了一下,心中暗暗吐槽。

他想了半天,也实在找不出太好的办法。无奈的说道:“唉,吴大人,事已至此,就按卫王的意思上报吧,你想想看,朝廷不用供养卫王府,本官想朝廷应该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何况这位又是皇帝的亲子。话又说回来,朝廷不是正好让卫王改良武器吗,说不定这些鱼是新武器试验时造成的呢?我想很有这种可能。”

听到这话,吴季眉毛跳了跳,瞬间又恢复了正常。他赶紧躬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