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章卫王阳春布德泽  大明皇弟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先是军人家属可以优先分配住房。每个正兵每个月的饷银至少是一两五钱,都赶上边军了。

更可贵的是,卫王府从不拖欠和折色军饷,实打实的发放银两。信誉那是杠杠的!除此之外,伤病有补助,阵亡有抚恤,王府的《军人条例》上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执行起来从不打折扣。

只有一点不好,福山营规定如果你不能升职,五年后就要强制退役,不能一辈子吃这碗饭。不过退役后,既可以分到土地,还可以拿一笔不菲的补偿金,优秀的退役士兵还可以在本村担任治安官,转为警察编制,继续拿一份饷银。

军官就更不用说了,不仅拥有以上的好条件,在四海商社他们还享有股份分红,除了饷银,每年还可以获得不菲的分红。

如此好的条件,让那些年轻人对加入福山营那叫做趋之若鹜,每一次征兵可以争得头破血流,营房外都会排起长龙,一眼望不到头。

……

此刻天光已经大亮,朱厚炜一身戎装,站在高高的看台上面,戚景通和朱厚炜的亲兵都站在身后,朱厚炜面对着他的福山营战兵队,清清嗓子开始讲话:

“各位士兵,今日将进行考核,考核通过的就是福山营的正式战兵。通过不了的,那对不起,我会请你脱下军装回去种田。本王的军队不养闲人,我的军队是真正要能打仗的军队。

你们进入福山营后不愁吃穿,餐餐有肉,顿顿大米饭。每月有饷银可拿,本王还请了读书人教你们和你们的家属子弟读书认字,知道是为什么吗?”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缓了口气继续说道:“本王今天要告诉你们,时代不同了,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本王奉皇帝的命令,亲自训练你们,就是为大明的军队培养新的种子。

你们是大明的新军,本王在福山就是奉命探索新的军队制度,将来所有卫所都将择伏淘劣。你们是新军种子,未来的基层军官。没有文化,你如何看都懂纪效新书,如何把这新的军制传承下去。”

朱厚炜在空中用力的挥挥手,加强语气说道:“呵呵,前段日子本王听到了很多的怨言,有人抱怨当个兵还需要学什么字?我告诉你们真象,是不是有些后悔了?没有文化,你们如何懂得地形地貌,作战条例以及新武器的操作。

那些以为自己凭借着勇武,不愿意学习的人,你们就后悔去吧。福山营不需要莽夫。告诉你们,你们每个人都有三次考核的机会,两个月内不能达标的全部清退,绝不容情。”

朱厚炜再次停顿一下,让大家消化了刚才的话语后接着道:“我们也相处了一段日子了!也算是有了一些了解。我告诉你们,到了训练场,到了战场上,本王就是最严厉的人,在福山营本王只认军纪。

你们中任何人违反军纪都不会被放过,所有在训练场和战场退缩的人,会被严厉惩处,自生自灭,这里不需要胆小鬼!同样的,将来上了战场,你们所立下的功劳都不会被忽视。

你们中间的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伍长、队长、总旗、百户、千户,最优秀的本王将会推荐到五军都督府新办的讲武堂学习,只要你们进了那张门,无论是谁,都有可能成为未来大明新军的将校。在福山营没有所谓的将门。本王只相信一点:将帅出于武卒。

你们是一支试验部队,是要打实战的。告诉你们,不久的将来,本王要亲自带着你们去扫平漠北,和鞑靼人作战。你们若是怕死,愿意庸庸碌碌的活着,现在还可以离开,如果你们愿意跟着本王,拿命去争一份功名,搏一个封妻荫子,那就留下来。”

戚景通这时才知道原来福山营里水这么深,看样子朝廷是打算逐步推进军事改革。而这里就是改革的试点部队。想想这些,他感到心情激动,自己遇到了一个好的时机,来对了地方。

常宽跟在朱厚炜身边时间最久,看着这个共过生死的殿下,他心情激动,猛地跪下大声道:“愿为殿下效死!”

“愿为殿下效死!”

第一个人带了头,其他人纷纷跪下,满场中无人站着,这就是朱厚炜要的效果,这些人跟他们讲国家民族没人懂,他们最关心自己的切身利益,只要把他们的切身利益和这个集体联系起来。在这个封建时代,他可以在潜意识中强化他们的集体精神,在集体精神的基础上,配以战友之情、勇武精神、军人荣誉感,那么自己这支军队在精神力量上至少会远远超过同时代的军队。

这番动员之后,他已经进一步获得了这支军队的效忠,刚才的讲话,朱厚炜把自己也放在集体的概念中,他所推崇的战友之情也将慢慢为军官和士兵所接受,只要形成了这样的氛围,以后就可以更容易的同化新加入的成员。

朱厚炜请大家起来后,大声道:“感谢大家信得过本王,本王不需要你们向我个人效忠。本王希望你们效忠的是大明帝国,效忠的是华夏民族,而不是本王个人。本王也是一名军人,和你们一样效忠大明帝国,效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