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两银子。
令人意外的是,朱厚照也私下拿了五千两银子给他,并笑着说这钱是他从寿宁侯张鹤龄手上敲诈来的,做哥哥的就想帮帮他。
这让朱厚炜又感动又有些哭笑不得,这位大哥总是不按常理出牌,喜欢搞一些歪门邪道。不过现在用钱的地方很多,他也却之不恭了。
送走了太子,朱厚炜立刻让自己的管事太监孙彬和长随何鼎通知所有人,召开王府王府署官会议,地点就在原来的千户所衙门。这里经过扩建后,被暂时充作卫王府,可以说是大明境内最寒酸的王府,没有其一。
按照朝廷的规矩,除了原先配属给他的五十多名太监宫娥,朝廷按照惯例向卫王府派遣了属官。这批属官为首的是两位五品文官,他们是王府左长史周务,右长史吴季,另外还有九品的典簿郑庚等总共二十六名文官书吏。
按照朝廷管理藩王的规定,这些人就是卫王府产业的管理班子,直属于卫王殿下管理,负责打理卫王名下的封地。
加上太监首领,三十几个人把个王府的大厅挤得满满当当,熟悉的人在交头接耳,议论纷纷,都在打听今天召集大家开什么会,大厅里发出嗡嗡嗡的嘈杂声,远远地就能听到。
来到这边有一段日子了,说实话,这边条件的艰苦和贫瘠,超乎这帮人的想象。这让这些文官书吏大失所望。本以为跟了一位有钱的主,没想到卫王就是大明最穷的王爷。要说这些人心里没怨言,那是拿报纸上坟——哄鬼咧!
“殿下到!”
随着内侍发出一声尖利的喊声,朱厚炜身着蟒袍从后堂走了进来,后边跟着孙彬和何鼎两个宦官。卫王驾到,屋子里瞬间安静了下来,待卫王坐下,所有人齐齐叩首行礼。
“属下叩见卫王殿下。”
“免礼。诸位请起。赐坐。”
朱厚炜在王位上待众人坐下,开口说道:“诸位,本卫第一次召集大家开会,开会之前我说几句题外话,第一,本王不喜欢繁文缛节,平常大家见面开会就不要行大礼了,揖手行礼即可。
第二,根据本王和朝廷的协议,今后诸位的俸禄由王府承担,说实话,朝廷的俸禄确实有些低,从洪武朝到现在基本上没变过。考虑到大家的实际情况,本王把诸位的俸禄在原先的基础上,特别增加了五成。”
“多谢殿下!”
长史周务带头谢道,其他人也七嘴八舌表示感谢,会场变得乱纷纷的。就像热油锅里面溅了水,此言一出,嗡的一声发出了嘈杂声,众人又开始交头接耳,一个个脸露喜色。
孙彬咳嗽一声,喊了一嗓子:“肃静!”
等大家平静下来,朱厚炜微笑说道:“好了,题外话说完了。诸位将和本王一起共事,很多人孤还不认识,同僚之间也不熟悉,这样不太好。今天趁这个机会,就请大家自我介绍一下吧。”
这样别具一格的开会形式,大家有些不太适应。王府的属官是由吏部选派,平时开会都是习惯了长官在上面讲,下面的人就听,然后去执行这种套路,这种形式还是第一次遇到。
朱厚炜话音刚落,属官文吏一起把目光投向坐在最前面的一位年近四十岁的文官身上。
此人倒也落落大方,起身揖手行礼道:“下官左长史周务,字仲德,荆州人士,弘治二年三甲第四十九名进士,之前曾任怀来知县,后调任户部清吏司主薄。”
“好,周长史,欢迎欢迎,今后王府辖地的治理还要多多仰仗先生。请坐!”
“不敢当,职责所在,下官一定竭尽全力。谢殿下。”
另一个胖胖的小胡子官员随即起身施礼,操着一口山西腔的官话说道:“下官右长史吴季,字文元,山西大同人,嘿嘿,弘治六年三甲吊榜尾的进士,下官一直在工部任职,负责水利和工程营造。说实话我是给上官跑跑腿,打打杂。”
这个右长史说话诙谐,逗得众人哈哈大笑,气氛顿时轻松起来。朱厚炜笑道:“哈哈,文元先生太自谦了,你是本王亲自点名要过来的。你跟随白昂大人做过这么多工程和水利,是本朝一位难得的人才。今后仰仗的地方还有很多。吴先生请坐。”
“多谢殿下厚爱!下官必定殚精竭虑,造福一方。”
接下来一位长得像是绍兴师爷的九品官员起身自我介绍:“下官郑庚,字伯承,南通人,任王府典薄,愿为殿下效力。”
“好!欢迎,郑先生请坐!”
“谢殿下。”
花了不少时间,二十八位文官书吏都作了自我介绍,大家算是认识了。等大家做完自我介绍,朱厚炜挥挥手,何鼎立刻领着几个小太监给每个官员人手发了一本小册子,等小册子发下去。朱厚炜这才继续说道:
“诸位,这本小册子是福山县五年发展规划,本王打算五年内投入二十万两白银把这里的基础建设先搞起来,至于钱从哪里来,诸位不用担心,这个由本王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