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章落难荒岛襟灵宽  大明皇弟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对着一处海湾,的确是岛上最适合居住的地方。屋子旁边有一个池塘,原来是个洼地蓄集的雨水,明显有人工改造过的痕迹。取水非常方便。

房子四周都是灌木和杂草,三百多米外有片竹林,长势非常不错,只不过附近蛇有点多,朱厚炜嘱咐大家一定要小心。

经过一番清理,光在这房子里就抓了七八条蛇,而且是那种毒性很强的蝮蛇。看着地上一堆蛇的尸体,众人感到毛骨悚然。

朱厚炜分配了一下任务,常宽和卢义负责修房子,大家也不知道要在这里待多久,还是需要一个好的居住环境。他自己和马三炮负责解决大家的饮食。

朱厚炜和马三炮先砍回了一些竹子,他让马三炮用刀子削成竹条,他自己就坐在地上编捕鱼笼捕鱼,这办法就是后世的地笼。这种捕鱼方式后世已经用烂了,特别适合懒人使用。

啥叫地笼呢?后世就是把渔网卷成一个圆筒,一般有十几米长就可以了,中间用铁丝钢丝之类的材料支撑,让这个筒子始终保持形态,不要瘪下去。

筒子的两头不封口,缝上一个渔网做的漏斗,漏斗的大口冲外,小口冲着网筒的里面,在网筒上也可以开几个这样的漏斗,这就是鱼儿进入的通道。

然后把这个网筒绑上重物,沉到海底,上面连着一根结实点的绳子绑上一个浮漂当标志物。

朱厚炜没有渔网,这没关系,只要有竹子,什么都好解决,只是时间久点罢了,不耽误使用。

他用编席子的办法把竹子的外皮编成网,竹子的外皮非常坚韧,编出来的网效果杠杠的。

然后又用竹杆编成骨架,后面的步骤就差不多了,就是把竹编渔网固定在框架上,当然不可能做的很大。不过也足够用了。

马三炮从山那边砍来一些铁藤蔓编成绳索,用来替代麻绳。这种铁藤蔓编的绳索非常坚韧,除了硬一点,强度一点都不差。而且它还有个特点,泡水后更加的结实。

中午,大家吃了蛇肉喝蛇汤凑合了过去,下午大家都急着赶工,一直忙到黄昏。

朱厚炜和马三炮一口气编了七个地龙。算算应该够用了,趁着天黑前还有点时间,两个便在海边一个小海湾把地笼下到海里,诱饵就是一些敲开的螺蛳和贝壳。这样明天早晨就可以回来收网。

安排好这一切,两个人说说笑笑就往回走,马三炮个子高,看得远,他突然咦了一声,指着远处海滩说道:“殿下,你看那边,好像有海龟在下蛋。”

朱厚炜顿时大喜,这晚饭还没着落呢,赶紧催促道:“马三炮,快,快,别让它跑了!今天晚上的晚饭就是它了。”

马三炮早就撒开脚丫子冲了过去,这家伙是个吃货,听到有吃的跑得可真叫个快,把朱厚炜远远地甩在后面。不一会儿,就听到他在前面兴奋得大呼小叫。

朱厚炜跑过去一看,好家伙!这只海龟可真大,怕不是有百十斤重。沙滩里还有一窝蛋,里面满满当当,至少有三四十个蛋。

发财了!这可把两家伙乐坏了,这两天的伙食有着落了。这玩意儿实在太大了,两个人肯定弄不动。朱厚炜让他看好海龟,自己赶紧跑回去喊人帮忙。

晚餐依然是老办法,黄泥竹筒煮肉,龟蛋直接糊满湿黄泥,埋在炭火的灰烬里面捂熟留作当早餐。今天这场晚餐,是近来大伙儿吃的最饱的一次。

吃过晚饭,卢义用竹簸箕弄来一些过了筛的黄泥粉,像擀面一样揉捏起来。卢义的父亲是个陶匠,从小他就精通这门手艺。他嫌用竹筒煮饭不方便,所以他打算做一些陶器,方便大家的生活。

听说卢义要烧陶,大家也来了兴趣,今天吃的很饱,现在也没有瞌睡,纷纷过来帮忙,一时间倒也其乐融融。

……

时间飞逝,又过去了几日,虽然大家的心态还算好,但海岛的生活是艰苦的,除了食品单一,最难熬的就是气温变化。现在正值九月末,白天炎热,晚上气温下降的很快,昼夜温差大。

大家只有随身的衣服,白天又要干活,正因为如此,接下来两天,最先是王通因为身体虚弱,养伤的环境太糟糕。伤口又一次被感染了,反反复复始终不见好转。

雪上加霜的是,常宽、卢义两个人也相继病倒,他们都受了风寒,全身乏力,咳嗽发高烧。一下子就失去了两个重要的劳力。扎竹筏子的工作不得不放缓。

整个队伍只剩下,朱厚炜和马三炮两个健康的人。为了照顾好三个病号,可把朱厚炜这个赤脚医生忙坏了,既要上山采药,又要准备三个病号的饭食。

马三炮每天任务也非常重,既要扎竹筏子,还要负责捕鱼和采集,两个人每天都累的够呛。

最头痛的是大家都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处,对岸到底是什么地方。即使这样,如果再不返回大陆,过一段时间,天气一旦冷下来,麻烦那就大了。到时候,几个人都会被困死在这里。

日子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