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83章 揭开了伤疤  外星工业霸王龙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实验条件也是非常的简单。

就是利用机械的力量,反复的进行起落架的升降。

反复的提起。

反复的落下。

三十次作为一个循环,连续做三十个循环。

结果,才做到第二个循环,起落架就开始渗油了。石中坚只好是无奈的停止了测试。

质量还是不过关啊!

又是液压系统出问题了。

连续试验了几十次了,都是这个问题。

不是橡胶密封垫圈的问题。

密封垫圈用的都是四级的丁腈橡胶,性能是非常优秀的。航天火箭使用的都没有它高级。

肯定不是材料的问题。

其他的原材料,都是王步安特供的。质量超出要求数倍以上。

是制造工艺的问题。

王步安扫了一眼,就发现不对。

不同的起落架之间,零部件居然是有差异的。误差居然超过0.05毫米。

细问之下得知,这些零部件,居然是人工打造出来的。

没错,就是人工打造。

石中坚对工人的力量非常的痴迷。

他深深的相信,依靠黎叔和莫叔的本事,就能做出合格的零部件。

为什么?

因为他们都是八级钳工。

在往日,八级钳工,那可是一等一的大牛。比厂长都要牛呢。难怪口气那么大。

“液压机呢?”

“放着呢!”

“数控机床呢?”

“放着呢!”

“有人操作吗?”

“没有。”

王步安已经是不想骂人了。

问题的所在,其实非常的简单。就是人工打造出来的东西,不通用。

如果是一对一配套的话,问题不大。

可是,如果是分开配套的话,就会出现误差。

比如说,茶杯A和杯盖A配合的很好。茶杯B和杯盖B也配合的很好。都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

然而,如果是使用茶杯A和杯盖B配套的话,误差就会超出范围。

又或者是使用茶杯B和杯盖A配套,也会出错。

显然,想要一对一配套,是不可能的。

起落架的零部件那么多,肯定是拿起来就套上去了。

什么是标准化生产?

这就是标准化生产。

石中坚到底是真的不懂,还是故意装作不懂呢?

以前,八级钳工最自豪的,就是经手的东西,都是用“丝”来衡量的。一丝,就是0.01毫米。从精度上来说,其实足够了。可是,相互间的替换,却是容易出问题。手工产品最大的问题,就是通用性。

黎叔打造出来的零部件,和莫叔打造出来的,可能就不通用。

不要以为二十一世纪了,就没有这样的问题了。事实上,现实比小说还精彩。

最开始生产出来的国产92手枪,弹匣就有通用性的问题。某个弹匣必须配某一把枪。如果是换一把的话,就无法配套。结果被骂死了。

如果是遇到紧急的情况,有谁能够一一对应手枪和弹匣?如果对应不上,你又去哪里找?

等你找到配套的弹匣,歹徒的西瓜刀都已经砍了半条街了。

改革改革,几乎每天都说改革。

很多企业也的确是改革成功了。

可是,对于军工板块,有些依然是计划经济体系,习惯了按照指令做事。

指令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如果是没有指令,那就不知道做什么了。

没有足够的刺激。

没有足够的利益。

导致他们都没有自我提升的动力。

即使是牛魔王运输机的横空出世,也仅仅是急于一个非常单纯的目标:避免被裁撤。

至于如何用牛魔王运输机来赚多少钱,如何滚雪球发展……

估计石中坚和黎叔、莫叔等人都不懂。

王步安欲言又止。

说些什么好呢?什么都不好说。

老老实实的干活吧。

事实才是最好的说服力。

他亲自操控机床,一个一个的加工零部件。

五十万吨的液压机也是开始工作,将硬合金锻压成一个个标准的零部件。

流水线的生产。

流水线的操作。

只需要输入设定好的参数,机床就会全自动操作。

每个相同类型的零部件,都是可以通用的。随便套上,都是丝丝入扣的。从理论上来说,是根本不可能有漏油现象的。

全部的零部件生产完毕,又有条不紊的组装成起落架。

顺利通过测试。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