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疾飞舰队猛追,双方相对而行,导弹群没用多少时间就成功逼近敌舰,以各种刁钻的角度锁定外星战舰,颇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
大量游鱼导弹成功靠近外星舰群,只要冲过最后这段距离,导弹就能击中目标,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像死循环,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可是随着距离的靠近,细光的密度也越来越高,被细光击中的导弹越来越多。
导弹不是炮弹,一旦被细光击毁就失去作用,残骸就算撞在外星战舰上也起不了什么作用,除非细光恰好摧毁推进器,弹头保存完好又走了狗屎运,恰好撞在外星战舰上。
不过太空没有空气阻力,导弹的推进器和燃料箱都比常规导弹小得多,战斗部占到导弹长度的四分之三以上,有一些型号甚至达到五分之四!摧毁推进器却不伤弹头的巧合很少发生。
细光摧毁的导弹越来越多,但是久守必失,终于有一枚导弹穿过细光的严密防守,一头撞在外星战舰的侧舷。
战舰里的外星人差点没吓死,可是等了一会儿却没出现任何异常,几个外星人不禁面面相觑。
与人类正面交战也不是一回两回了,不知道多少同伴死于人类的恒星武器之下,每一个外星人都明白被恒星武器命中的后果。
那枚命中战舰的导弹不是恒星武器,舰内的几个外星人不禁庆幸不已。
就在这个时候,几个外星人突然听到一声微弱的闷响,他们仍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却发现舰内的气压急剧下降!
外星人哪里知道,命中战舰的是改进版游鱼导弹,用的是延时引爆的碎甲弹头!
碎甲弹的原理很简单,弹头里装上塑性炸药,击中目标后炸药会粘在目标上,随后延时引信引爆炸药,爆炸产生数十万个大气压的巨大压力,从而崩碎目标的装甲内层。
这玩意二战的时候最流行,复合装甲出现之后,这玩意就变成了昨日黄花,日子过的一天不如一天,眼下已经是接近淘汰的过时弹种,很少有国家还装备这种弹药。
但是各国研究了外星战舰的外壳之后,拿到外壳的第一手资料,发现这玩意的强度虽然不错,在一定条件下却跟高碳钢一样脆硬。
因为这种出人意料的特性,北都的研究人员把实验用的舰壳称之为冰壳,后来这个叫法不知道怎么传开了,军方渐渐把外星战舰称之为冰舰,即有冰白色战舰的意思,也暗指外星战舰的外壳不结实。
后来北都针对冰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实验,绞尽脑汁寻找破坏冰壳的有效办法,没多长时间就把几近淘汰的碎甲弹捡了起来。
用在冰舰上的碎甲弹可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这种碎甲弹在爆炸的时能产生特定频率的超强震波,在在极短的时间内震碎冰舰外壳,令舰内的空气大量流失。
失压杀伤外星人的可能性很小,最多就是让外星人手忙脚乱慌上一阵子。因而研究部门向军方推荐碎甲弹的时候,军方压根儿就闹不明白,用这玩意怎么对付得了外星战舰!
但是碎甲弹的另一个作用绝对是小母牛倒立——通过冰壳传导的震波,能够破坏冰舰内部的结构强度!
乍一看,这个作用好像也没什么用处,可实际上却是一记狠手,任何一艘中招的冰舰都必须小心加注意,否则一旦加速度或过载超过某个阈值,战舰就会因为强度大幅度下降而自行解体!
换句话说,被碎甲弹命中的外星战舰,加速度不能太高,转变的速度更要控制……前者决定飞行速度,后者决定机动能力!
想想看吧,中弹的外星战舰速度不能太高,机动力也受到限制,还怎么对抗人类战舰?
当然了,一枚碎甲弹的威力有限,对战舰的结构强度影响不大。
第一枚命中的导弹出现之后,越来越多的导弹命中目标,这时又一波炮弹兜头盖脸砸过来,外星舰队不得不用细光狂刷炮弹。
这一波炮弹的作用不是命中多少冰舰,而是掩护那未爆开的四十多枚导弹!
当外星人挡住了这波炮弹,导弹也进入了射程,一枚枚导弹锁定目标,不过它们没像之前的同伴那样冲向目标,而是在极短的时间内测定提前量,随即导弹内部骤然爆炸。
这种导弹的设计很有意思,导弹主体相当于一个迫击炮筒,炮筒底部是带有推进器的弹托,装有战斗部的弹头,相当于装在炮筒里的炮弹!
当导弹高速飞至目标附近时,导弹内的微型芯片就会计算提前量,根据目标速度和运动方向实施瞄准,接着芯片引爆弹内预置的发射药,将弹头打出炮筒。
这样做的好处是弹头速度可以在导弹的速度上再度提升,外星人根本不可能拦截速度这么高的弹头,除非瞎猫碰死耗子。
由于弹头质量占导弹总质量的四分之三,弹头以极高速度冲向目标的同时,弹托将以数倍于弹头的速度反方向飞远,其威力不亚于一枚大口径炮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