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四章 慈善  老四盖房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挂了电话,老四将身体瘫软在椅子上,他点了支烟,期望能够缓解一下一天的疲劳。

办公室靠墙的位置有一个陈列柜,上面摆放了许多奖杯奖牌奖章、荣誉证书,仔细观察,总能找出几个“慈善先锋”、“慈善先进集体”、“公益领头人”、“公益积极分子”、“慈善楷模”的称号。陈列柜越来越拥挤,样式愈发丰富,颜色却很固定,金色、银色、红色、实木色、透明无色。

这个陈列柜是老四专门定做的,当时是因为奖杯奖状等办公桌上已经摆不下了,所以为了工整和展示,定做了一个很占地方的陈列柜。但将桌子上的奖杯放进陈列柜之后,桌子显得空了,陈列柜显得也很空。老四站在陈列柜前,捏揉着自己的下巴,他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把陈列柜填满。

所以老四积极参加各种可以获得“荣誉”的活动,陈列柜也逐渐地吃饱了,再塞没准就会吐出来。

老四把烟戳进烟灰缸,他站起来走到陈列柜前,他看着满满当当的“荣誉”,疲惫感又增加了几分。老四早已觉得这些“荣誉”都没用了,而且也不想再获得什么“荣誉”了,但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老四看到那几个慈善类的奖杯,他叹了口气。这些奖杯材质越来越好,制作更加精良,艺术感愈发增加,普通的奖杯摇身一变,成为了赏心悦目的艺术品。而艺术品,往往不能用价格来衡量。

这些年,随着老四、许大螃蟹等企业家的崛起,临近乡村的经济也顺势蓬勃发展起来,围绕着房地产形成了各种经济圈。

不过一些交通闭塞,开发潜力小的区域就没那么幸运了,缓慢的经济步伐逐渐被各种圈甩开。本来生活在山里的人也没觉得自己过得不幸福,有吃有喝,生活规律简单,空气清新,绿水青山,也挺好!

但是村里有了电视,可以看到村里以外的世界。这倒也没什么,电视里的东西,毕竟遥远。可山外不远的村子很近啊,他们开车我们骑马,他们大鱼大肉,我们馒头咸菜,他们名牌服饰我们还打补丁呢,这上哪说理去!都是人,凭啥他们就那么幸运?

所以发展不平衡还带来了许多负面的社会民生问题。

政府也是想尽办法攻坚脱贫,尽量降低村子间的经济差距。所以一些贫困村早已经脱贫了,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至少从“贫困村”变成“普通村”了。

但总体来看,相较于相较于一等地产圈、许大集团圈等各种圈而言,这些“普通村”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自然而然地,就变回了“贫困村”。

为了彻底改变“贫困”现象,政府想到了各种经济圈的诱发者,所以邀请老四、许大螃蟹等知名企业家去“贫困”村投资。

这些企业家也不白去,政府会在多方面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多好的事儿啊,既能得到优惠政策,开发乡村赚钱,又能帮助村民老百姓脱贫致富,功德无量啊!不过企业家们说到底还是商人,虽有“慈善家”的身份,但亏本的买卖肯定不愿意做。

老四早就得出经验了,有时候慈善和生意要彻底分开,这样反倒省钱。

比如之前有个村子遭了旱灾,粮食欠收,老四觉得村民应该会缺粮食,所以他买了一些大米捐给了村子。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他发现,花费的资金远比表面上的多。比方说一袋大米一百块块钱,但是要把这袋大米运送到受灾的村子并合理地储存起来,额外的花费甚至会超过一百块钱。所以表面上,老四捐了价值十万块钱的大米,但是实际的费用却达到了二十几万。

但做慈善吗,钱还是要花的,二十几万就二十几万吧。可让老四很不爽的,他的善举变成了“费力不讨好”,因为很少有人念老四的好,一提到一等地产就会不屑地说:“他们就捐了一堆大米,那么大的企业才捐了一堆大米!”

而那些捐了钱的企业得到的评价就一样了,“你看,那个XX企业多大方,一上来就捐了二十万!”

再比如有个村子,景色不错,老四就投资建了个旅游景点,但是在旅游方面老四是十足的外行,为了建这个景点还是急忙招聘人员临时组建的团队。但是这个团队良莠不齐,磨合不好,所以这个景点从前期的市场调查到设备采购直至最后的运营等方面,都很牵强。

结果可想而知,旅游景点只是开业那天人最多,之后就指数递减,最后就荒废了,变成了村里小孩的游乐场。

为了建这个游乐场老四投入了很多钱,但是营业额相当于零。村民也没捞着什么实惠,因为景点没有占任何人家的房屋或者田地。

所以多次撕钱包的疼痛告诫着老四,如果做慈善,最省钱的方式,就是直接发钱。

一等地产每年都会预留慈善专项资金,那资金就像是保险费一样,花了没生病也挺好,但是不花,一旦生病了,那花费远不止保险费那么一点点了。

老四等企业家们愿意做慈善,也有资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