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八章 一碗毒鸡汤  逆流九五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是因为刘老头讲得不够好,而是因为他有着生活在未来的阅历。

九十年代,许多工厂和企事业单位面临改制,工人下岗,领些少得可怜的抚恤金自主创业。

在这种情况下,对县城的学生来说,读书的确是最好的出路。

职工子弟不能接班,除了考个大学搏一搏,还能干啥去?

农村孩子就更不用说了,一旦高考落榜,等待他们的,也只有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外加一头老黄牛。

拼爹?算了,说点别的吧!创业?那是做梦时干的事情!

所以,九十年代中期,对整个国民来说,是十分尴尬的一段时间,可以称之为峥嵘岁月。

但是,接下来的十年二十年,随着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吃得起饭了,上得起学了,买得起房了。

这时候,刘老头的这碗鸡汤就有些过时,人们不再信奉“十年苦读一朝决胜负换来笑逐颜开,数载艰辛六月定乾坤赢得似锦前程”式的说辞。

思想转变为“学好数理化,不如一个好老爸”的拼爹时代!

与此同时,大学生已不再是什么了不得的新鲜词儿,大街上一抓一大把,全是大学毕业后四处找工作的。

毕业生一年半载找不着工作,是常有的事情,十分普遍。

到那时,再回过头来品尝刘老头的鸡汤,就不觉得那么美味了,甚至会觉得鸡汤有点毒。

当然,这是后话。

就目前来说,刘老头皮鞋和草鞋的比喻,还是很有号召力的,讲完之后,整个教室掌声雷动,手上恨不得拍出血来。

目测整个班级,唯一因为鼓掌而心疼手的,估计只有简强一个。

喝了刘老头的一碗毒鸡汤,同学们果然听话了许多。

刘老头满意地看着自己制造出来的效果,让学生们课间休息了一会,开始正常上课。

前世,简强念完高二就辍学了,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上大学。

重新走进课堂的他,非常珍惜得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上课时认真听讲,及时做好笔记,对老师强调的重点做上标注,以便于更好地消化和吸收。

简强虽然只有十七岁的年龄,但却有一颗饱经沧桑的心脏,比同龄人多出了几十年的生活阅历。

他经历的那些事情,或许和课本扯不上关系,但丰富的经历却极大地扩充了大脑的逻辑思维功能,使他学习起来游刃有余,丝毫不感到吃力。

唯一令简强感到遗憾的是,高三的课程安排得非常紧,使他很难腾出时间来做其他事。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