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守太原的陈永福这些日子的确在准备突围。他放弃太原的原因是李自成再一次算错了人心!
他在山西的“仁政”没有买到想要的人心,反而为他树立了一个强敌——晋商!
之前大同明军勾结清军对付大顺,就有晋商从中促成的因素。稍后入侵太原府的清军可以从当地获得大量补给,也少不了晋商的功劳。再后来吴三桂南下奔袭洛阳,也有晋商沿途提供粮草。而现在陈永福驻守的太原府城同样因为晋商的破坏,闹得人心惶惶。
从十月下旬开始,各种各样的谣言就在陈永福的军中流传,什么李自成兵败身死,大顺朝已经亡国。什么大清和大明已经达成议和,黄河为界,平分天下。什么太原城内出来叛徒,很快就要开城投降。还有什么清军在汾河上游筑坝蓄水,很快就要水漫太原城......
陈永福被这些谣言搞得心烦意乱,而且太原周围的大顺军据点也的确一个个都被清军拔除,最后把太原城变成了一座孤城。
孤城终究不守啊!
而进入十一月,太原城内的情况更糟!城内的一处大粮仓发生大火,烧毁了一万多石米面。损失并不大,但是人心却慌乱起来,城内的居民都疯了一样抢购粮食。
更让陈永福担心的是,城外的清军似乎得到了山西士绅的有力支持!从十月下旬开始,就有大量的民伕在清军的监督下开始在太原城外挖掘长壕!
在这种情况下,苦守太原就是白白丢掉部队了。
而且因为吴三桂所部三万人的离去,围困太原的清军人数只剩下了三万。虽然都是八旗劲旅,但是人数终究太少,不足以围死太原这样的大城。所以突围成功的可能性,也随之大大提升了。
到了十二月初五、初六这两天,太原左近的气温忽热骤降,城西的汾河河面上结了坚兵,足可以跑马了。
陈永福毫不犹豫的就抓住了这个河面刚刚结冰,清军还没来得及调整包围圈的机会,和李若星、韩文铨一起率部突围。突围成功后,大军就分成两路。陈永福率主力往西南方的交城而去,而李若星、韩文铨则率部西进,进了吕梁大山。
而围城的清军则兵分三路,一路由多铎亲率,追击向西南方向逃窜的陈永福,顺便夺取汾州和平阳府;一路由多罗贝勒尼堪率领,留守太原;一路则由阿济格率领,北上代州,出雁门关攻打大同府——根据多尔衮的计划,阿济格抵达大同府后,将会替代久战无功的豪格,成为大同方面清军的主帅。
在多尔衮想来,豪格、鳌拜也非无能之辈,正蓝旗、镶黄旗的精兵也不是吃素的。怎么可能真的久战无功?所以大同府不过就是即将成熟的果实,阿济格就是去摘果子的......大同的代藩说穿了就是明朝的大同边军,能有多大的战斗力?
可是此时的多尔衮、多铎和阿济格都没有想到,他们和大明代藩的斗争,才刚刚开始!
而且大清王朝和大明代藩斗争的主战场,也根本不在大同府,而是在吕梁大山上......
......
十二月初八,在一片风雪当中,百余名皮袍貂帽的王府护卫,簇拥着年少的大明代藩王朱慈炯一行人,大步走出了壮丽的王城。十三岁的代王比几个月前刚刚抵达大同时长高了不少,身板也厚实了一些,穿着盔甲,披着披风大步而走,还真有一点名将的风采。
王永吉、姜瓖领着一群准备留守大同府城的文武官员,肃然在道左迎候。
而准备护送代王前往吕梁山的李建泰,也和几名戎装打扮的姬妾一块儿,站在王城门外恭迎。
代王朱慈炯一眼就看见了他们,忙不迭在伴读太监宗禛,王府领班侍卫王建维,还有王府纪善(老师)毕克礼、陈永熙等人的簇拥下,大步走了过来,对王永吉、姜瓖二人温言道:“风雪甚大,二位不必远送了。”
说着又对李建泰道:“李先生,您上了年纪,要当心着凉,莫要在风雪之中久站,赶紧上车吧。”
看见这位少年王爷一副关心下属的作风,王永吉、姜瓖、李建泰都是好一阵的感动。他们仨都没见过被朱耀飞灵魂附体的朱慈烺,自然也不知道朱慈烺的厉害,所以就觉得这位13岁的代王殿下很有一点明君的样子了。看着比他的父皇要强一点儿......至少跑得挺快,没等鞑子围城,就自己跑路了,而且还跑到吕梁山上去了。
姜瓖一拱手道:“王爷您也要穿暖点,大同这边天凉,十二月更是最冷的时候,城外到处都是冰天雪地的,进山就更冷了。”
王永吉则道:“这一路真是苦了王爷......说起来都是臣等无能,叫鞑子给欺骗了!
不过臣等也不会叫鞑子好过的,凭着大同坚城,城等总能守上两年!臣就不信鞑子能在大同城外呆那么久!”
大同雄城论起城防,比北京可强太多了!哪怕清军拥有大量的红夷大炮,想要攻破大同城防,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