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一章 撤军  大明的回响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再加上又死了这么多人。你赶紧替我吩咐下去,让所有人不要直接饮用河水,山里打出来的水也要烧开了才能喝,吃饭之前也要用烧过的水盥手才可以。如果被本王发现谁没有按要求做,一律按违抗军令处置。”

张武虽然对此举有些摸不到头脑,但出于对朱棣的敬仰,便还是把他的话原原本本地传达下去了。

不怪朱棣担心,因为在这个时代人们的卫生意识着实堪忧。他们最大的认识就是知道上厕所要去军营外头上。除此之外,吃饭之前有条件的话就随便洗两下,没条件的话就直接用带着泥巴的黑手直接啃馍了。

再加上大水漫过之后,把本来不会污染到河水的人畜粪便都冲了下来,这河水暂时是绝对不能再碰了。

“把我刚才说得相同的话再传给陈亨一份,让他迁移百姓的时候也注意着点。取水一定要小心,不然就有引发瘟疫的风险。”

生怕张武没放在心上,于是朱棣又再三强调。还多次在军营里亲自巡查了几遍,心里这才踏实了一点。

往后的两天里,朱棣在大营呆的特别安心。针对有可能到来的元军报复性攻击,他早就提前做了部署。元军不攻过来还好,要是作死攻过来的话,必然给他们留下一个难忘的教训。

不过结果令人有些失望,元军在陈亨和丘福撤退之前并没有任何动作。

于是朱棣也没有再在关外耽搁,等两支部队会合之后,便率领大部队缓缓地撤往古北口了。

不过因为还带着过万名百姓,因此行军速度无比缓慢。

得到消息的李彧早在城门前等着得胜归来的军队了。尽管之前和朱棣他们闹了个老大不痛快,但既然最后打赢了,那他这个负责统筹后勤工作的必然也能分到一份功劳,因此他也是摆出了一副笑脸相迎。

“恭喜王爷旗开得胜!”

“这几日辛苦你了,迁回来的百姓都安置好了吗?”

“正要跟王爷说这事,您要是再多移一些人过来的话,我这边可就真处理不过来了。您看,这不还有一万多人堵在城门口进不去呢。”

“李大人之前可是说一定帮本王安置好迁回来的这些百姓啊。”朱棣似笑非笑地说:“好了,不跟你开玩笑了。部队会在关外一直守到百姓都进关之后再进去的。这回你这里一共接收了多少百姓?”

“前前后后加起来,总数超过了六万人。根据下官的估算,这个数量应该占了兴州南部这片地区的七成以上。”

“好,这回算是圆满完成目标了。南京那边有回信传过来了吗?”

“还没有,不过按时日算的话,近几日应该就能收到了。”

正说着呢,天上突然开始往下飘洒雨点。紧接着伴随一声雷鸣,雨势陡然增大起来,众人赶紧从空地移进了大帐之中避雨。

积累十几日的雨水终于倾泻在了这片被烈日炙烤的大地之上,消去暑气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丝危险。

古北口同时还是潮河进入华北平原的要道,水上长城就是修建在这里的。

“这回暴雨下的又急又猛,因此一定要做好关口的防汛工作。”朱棣吩咐道。

“还好这雨赶在秋粮收割之前下了,不然这些粮就全都得被泡坏了,那可就出大事了。不过好消息是这雨一下,元军必然不可能沿着河谷打过来了,大概率会就此撤军吧。”

每个人思考问题的角度都不一样,李彧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本职工作。

“这算什么好消息?”谭渊反驳道。

“就非要打个惊天动地你才满意是吧?”

“那可不,我又不像李大人你,在家躺着都能升官。”

谭渊这次跟着朱棣武装巡游了一圈,没捞到半点上阵杀敌的机会,是以话里都带着刺。

“你这人”李彧被谭渊气了个半死,要不事看在他是朱棣亲卫的份上,定要给他点颜色看看。

古北口这边气氛轻松,众将领官员之间还有心情互相调笑。但朵儿不花那里可就一点都笑不出来了,空气沉闷得能够拧出水来。

“大人,我们不撤军吗?”坐在下首的一个将领战战兢兢地问道。

听了这话,朵儿不花气得一拍桌子,霍地站起来说:“撤军?撤了军,谁替我给我儿子报仇啊?”

然而他的语气却没有吓住底下的人,立马就有人帮腔说:“可这雨一下,山路难走,河水泛滥。这若是再攻古北口的话,恐有再中明军水攻之计的可能。”

“能不能动动脑子,那条路走不通你就不会换一条路再走吗?”

“大人你是想攻卢龙塞喜峰口然后直逼蓟州?”

“不然继续去古北口送死吗?”朵儿不花没好气地说道。

底下的一干千户其实此时完全提不起再战的欲望,反正物资也抢的差不多了。这个冬天可以就这样安安稳稳地度过去,又为什么要再把脑袋跨在裤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