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昇率领着骑兵三十余人,策马奔腾,向第一个山贼窝点进发。
第一个山贼窝点在江边的一座小山坡上,号称闹海寨。
也不知道,一伙山贼,起名叫闹海是个什么意思。
情报显示,闹海寨共有四十号山贼。
山不高,也不陡,也没有险要地势,但还是不太适合骑兵作战。
不过以兴州的丘陵地形,设置骑兵主要是为了机动力,实质上,游骑兵队是马上马下都能打的精锐小队。所以骑马施展不开的地方,下马就可以了。
高昇了解过,这边对付山贼,惯例是剿抚并重,或招安,或暴力干掉。
高昇的策略是先兵后礼。
他先让士兵们白天好好睡了一觉,然后在凌晨,正面突袭。
在他想来,习惯日落而息的古代人,凌晨时分睡得正香,战斗力会大打折扣。
如果对方吓破了胆,愿意投降,那再好不过——毕竟,高昇也不是什么嗜好暴力的人。
当夜,月黑风高。高昇一行人举着火把,悄悄靠近了山寨。
他满以为山寨会是一片寂静漆黑,里面的人会被他们打个措手不及。
没想到,闹海寨里灯火通明,还传来一阵阵音乐声。
好像是……摇滚乐?
豪迈的歌声、狂乱的琵琶、带感的鼓点、妖娆的古筝,甚至还有螺号……
咋肥事呀?搞匪帮音乐呢?
戚继光低声道:“大人,这好像是近段时间在兴州年轻人中流行的‘摇震乐’,相传来源于海盗中流传的‘摇摆乐’。那些海盗不通礼法音律,只是日复一日地寻欢作乐,时间长了,创制出许多曲调自由、歌词浅俗放浪的歌曲。
“这些歌曲传入沿海陆上,被加以改造,在曲调自由灵活,词句直白大胆,情感叛逆恣意的基础上,加入了诸般乐器,变得更有节奏、力量感,歌词也少了点放荡,更有深意,取‘非随波逐流,乃以乐摇形,以心震心’之意,更名为摇震乐。比起传统音乐,这种乐曲更新奇别致,更有活力和感染力,所以在年轻男女中风行。”
高昇挑了挑眉,取笑道:“戚兄,你对这摇震乐来历和特点了解得这么清楚……平时自己没少听吧?”
戚继光不好意思地笑笑:“大人见笑,这些曲子虽有不少离经叛道之辞,但不无可取之处。”
高昇索性示意全队停止前进,先等一等,先听听山贼唱的什么歌。
歌词顺着风飘来:
“你迎着海风,追逐汹涌。”
“将一切通通,抛在身后,散落风中。”
“大陆被遗忘,过去如垃圾被你随手一扔。”
“背弃了孩子们的梦,许诺都转眼成空。”
“时光如江水,总流向大海,翻涌着向东!”
“那些消失的身影!”
“一个个在渴望的眼眸中落空……”
“那些消逝的声音!”
“渐渐听不到,沉没静寂大海中……”
“我踩着泥土,画地为笼。”
“将所有匆匆,纳入眼眸,抱入怀中。”
“对海洋不再向往,不管不顾向后冲锋!”
“背叛的父亲如强盗蛮横,以为掠夺就是成功。”
“土地总向海洋倾斜,不管未来会有多空洞!”
“那些离开的父亲!”
“不再渴望,不再期待,让我们翻江倒海!”
“那些背叛的父亲!”
“已经不愿找,已经不需要,让我们翻江倒海!”
“我不愿被潮水覆盖——也不愿被尘土掩埋!”
“噢——噢——噢——我们是海盗之子!”
“啦——啦——啦——让我们翻江倒海!”
“海盗之子!在这土地上!翻江倒海!”
高昇算是听明白了。
这首歌大约叫《海盗之子,或者叫《翻江倒海,不过高昇更愿意叫它《留守儿童之歌。
闹海寨的“山贼”,就是一群热爱音乐的留守儿童。
从歌词推断,他们的父亲都去当海盗了,一个个抛妻弃子,不再回家。小孩从小没了爸,青春期又受到当地浮躁、彪悍的民风影响,就容易变得叛逆,不愿循规蹈矩地生活。
这些留守儿童不是去当海盗,就是恨上了“背叛的父亲”,当起了叛逆少年。有一部分就搞起了他们叫“摇震乐”的,整天唱歌、演奏、跳舞。
但是玩音乐也得花钱,成天无所事事、吊儿郎当的,显然是赚不出钱的,所以他们这群留守儿童就聚在了一起,搞了个“闹海寨”。
高昇猜测,这群留守儿童多半是会向过路的商人、周边的小贩、农户等收取保护费,所以成为了系统定义里的山贼。
高昇很有礼貌地等他们唱完了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