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岚来到的地方是吕城,这里虽然距离夏阳不过五十多里,但是这里却是另一番光景。吕城原本是姜国的都城,姜国始祖曾帮助玄王出岐山灭商立国,后玄天子晋升姜国国君公爵,加封领土千里,于是姜国便将首府迁到了现在的临济。
而靠近大海,地处边陲的吕城便沦为了陪都,虽然只是陪都,但吕城的繁华程度丝毫不亚于都城临济,而吕城南靠大海,北通即墨,临济。航船,陆路都非常通达。是姜国数一数二的大都市,而这里有着姜国最大的港口,商业十分的繁华。
夏岚进城之后牵着马走在街市上。这里虽然只和夏阳相距五十多里,但丝毫没有被西面的灾荒影响,这里依旧是一番太平景象。
商人们叫卖着自己的货物。来自各地,各国的客商们带着货物穿梭在宽阔的街市之上,港口的工人们也在小心翼翼的搬运着货物。
海盐场也在官兵的守卫下如往常一般运作着。
街上的男男女女都是衣着光鲜靓丽。他们有些人的穿着甚至比夏岚这个贵族公主都要鲜亮。
街上除了商人和普通的百姓,还有一些云游的学子与游侠。
因此夏岚的装束并不引人注目,相反在这种交通商业发达的大地方,会显得很平常。
甚至比她还要奇装异服的人大有人在,比如从遥远的西域骑着骆驼跨越沙漠,来到这里的金发碧眼高鼻梁的胡人。
有些胡人的女子就是全身罩在黑纱之中的。夏岚只是穿着黑斗篷已经算是很常见的服饰了。
夏岚来到了一处富丽堂皇的门店面前,这座门店的牌匾上写着陶朱阁。
这陶朱阁是玄朝最大的货物交易和抵押场所。其足迹,势力范围遍及玄朝各个国家的首府,郡县。而距离夏阳国最近,而且最大的就是吕城的。
夏岚将马拴在马栓上,站在店门前踌躇不前,她深吸了一口气,终于鼓起了勇气,走了进去。
这里虽然是聚宝藏金的地方,但却非常的冷清,里面一个客人也没有。
这并不是因为陶朱阁没有人气,只是陶朱阁有自己的规矩。陶朱阁是不接待普通客人的,尽管外面的那些市民也很有富有,但他们都不在陶朱阁接待的范围之内,陶朱阁只接待有名望的富商以及贵族。
而且陶朱阁收的每一样物品都必须保证产权清白,陶朱阁从不接收来路不明的东西。正因为如此陶朱阁的保管和抵押利息都是非常高的。甚至直逼黑市的高利贷。
尽管如此,陶朱阁依然是各国贵族,富商们抵押借贷,保管寄存,委托出售的首选。而且最重要的是陶朱阁对于客户的信息是绝对保密的,不用担心你的交易信息被泄露出去。陶朱阁在每年的上元节都会组织拍卖,而且只要物品从陶朱阁出手,那么这件物品就不会有人找你的后账。
作为玄朝最为庞大的商业组织,陶朱阁几乎在各个领域都有生意,除了盐,铁,铜这种官方管制的物资外,剩下的粮食,马草,纺织品,瓷器,古玩玉器等等等,只要是有利润的东西,陶朱阁基本都会涉猎。
尽管陶朱阁有着这么庞大的组织能力,但是无人知晓陶朱阁的具体来历,也没有人知晓陶朱阁现任幕后大老板是谁,只知道陶朱阁兴起于江东,后在商国开枝散叶。最初是由一名自称陶朱公的商人所创建。
夏岚知晓陶朱阁的信誉和能力,曾经杨国的一个附庸国。想凭借自身的地缘政治优势,打算接管监控当地的陶朱阁,但是第二天,这个小国的国君就莫名其妙的死于非命,而且那个国家的经济顷刻间便崩溃了,陶朱阁垄断了那个国家的物资,而且用商业封锁了他,对它实行了经济制裁,百姓们怨声载道。到最后是杨国,姜国这些大国出面调停才作罢。
自从那次事件之后,玄朝的各国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不要轻易的去招惹陶朱阁。甚至各国都会在不影响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对陶朱阁及其下属的商会提供相应的扶持。各国,各郡都欢迎陶朱阁入驻到自己这里。
一来是因为陶朱阁强大的能力,二来陶朱阁每年都会向所在地区缴纳高昂的赋税,而且从不拖欠。甚至在一些小国,陶朱阁每年所缴纳的税收,占到了全国税收的一半。
就比如夏阳这种一郡之地的小国,如果陶朱阁可以在夏阳设立一处分店的话,那么夏阳的商业会马上繁荣起来,而且夏阳这种小国有陶朱阁支持的话,甚至国力还能超越一些侯国。更不会落到今天这步田地。需要公主把长公主留给公子的遗物抵押掉,才能接济自己的人民。
夏岚进门之后,摘下了自己的帽兜,陶朱阁的管事也很热情的走过来招呼她。
能在陶朱阁成为管事的人都不是普通人,这些人最擅长的就是识人。或许外表可以用金玉器物装饰来显得自己华贵,但是有一样东西是装裱不出来的,那就是贵族特有的气质。
这种气质是在长年累月的生活中形成的,普通人也是学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