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是轻军前出的关系,郭竟所部多携强弓劲弩,但未配备重铠大盾之类。此刻抵在第一线的,不是重型的长犀盾或者能把底端扎进土里的圭型盾,就只是普通双弧盾罢了。
这些盾牌,大概只能靠盾牌表面描绘的凶恶兽头来吓唬战马。
可惜曹军铁骑所用的战马,全都训练有素,甚至在厮杀战场驰骋过许多次了。这样的盾牌防线,甚至不能让战马稍稍停顿。
当骑兵涌入的时候,有几十面盾牌被撞得飞向空中,打着旋飞出数丈才坠落地面。用肩膀抵着盾牌的士卒筋断骨折,有人惨叫而死;也有人吭也不吭一声,直接吐血而死。
更多的刀盾手甚至没能活到战马与盾牌相撞的刹那。在两军撞击之前,曹军骑士在马上俯身向前,单手持着一丈六尺以上的长枪长矛猛刺。他们平日训练时,能在战马疾驰的时候刺中碗口粗的草垛,这时候刺中盾牌后的士卒也并无难度。于是许多人先被枪矛刺死,随即战马踏着他们的尸体继续向前。面对曹军方向绵延的防线,就像解冻的冰块那样层层碎裂开,瞬间就不复存在。
曹军骑兵入阵之后,并不各自冲击,而是迅速地再度编组,分成了三五队。每一队中,有排成纵队,用长刀大戟抡劈两旁步卒的;也有身处阵列中央,弯弓搭箭四面抛射的;最强悍的一部分骑士,则密密簇拥为锋矢,继续向前突破。当他们撞见集聚在一处的敌军时,便加速催马,向他们飞驰撞击过去。
没过多久,他们就深深楔入到郭竟所部的阵列之中,由五丈,到十丈,到十五丈,几乎整个阵列都已经被打穿。通常来说,到了这程度,防御一方就该溃散了。
然而郭竟所部偏不溃散。他们在军官们的带领下不计折损地向前,片刻之后丁奉所部也涌入战场,一齐与曹军展开混战。一时间刀枪挥舞,箭矢乱飞。
在混战之中,郭竟带着他部下的精锐还主动向曹军骑兵发起阻击。郭竟带着少量骑兵纠缠敌骑,然后步卒用长矛四面八方地刺击战马,迫使敌骑放弃前进,而战马稍停,手持砍刀的步卒就扑到近处,埋着头向着人腿马腿乱砍。
曹军的重骑一边拽着缰绳避让,一边提着长矛往下乱戳。无奈步卒悍不畏死地一批批冲上来,于是他们只能大骂着稍稍后退,以拉开距离再度冲击。有几个精明的,指着郭竟的方向大喊,示意另一侧的骑队赶来支援。
负责带领那一队的,是一名打扮醒目的曹军骑将。他身披着黑色重甲,头戴铁兜鍪,外罩火炭般的红色戎服;坐骑除了披挂马铠以外,也罩着红色的马衣。在他腰间左右各悬一把长刀,而本人则持着长槊厮杀。
看到同伴们指示敌方首脑所在,这骑将立刻放弃了眼前的敌人,带着部下驰马回转。有数十名步卒正打算绕到他们身后,被百余骑一撞即散,所过处留下一道血泊般的通路。
随即他们再次回旋入阵,冲着郭竟直奔过来。
试图拦在他们前方的步卒被轻而易举地冲破了。那名骑将手中的大槊足有两丈长,一看就是沉重异常的特制精良武器,在骑将握持之下,大槊如蛇信般吞吐如电,瞬间连杀七八人。
郭竟麾下的勇士韩陵带着两名重甲武士从侧面匍匐赶到,藉着人马的尸体迫到近处,忽然跃身而出。而那骑将甚至都不回头,只扭腰发力,将长槊横舞。
尺许长的槊尖锋刃在空中划出一道匹练般的光。寒光过处,红色的鲜血狂涌,韩陵身首异处,他的两名部下一人断臂,一人胸腹横开,俱都倒地。
那骑将连杀带砍地冲到了郭竟的眼前。
站在郭竟身侧的施悌带领弓弩手们一直在开弓乱射,这时候箭壶里的箭矢已经只剩下两支。他抓起一支就向那骑将射去,明明箭矢射中了他的胸口,却因为甲胄太厚而不能贯穿!
双方的距离才三十步而已,正是箭矢力道最强的范围,这甲胄怎能坚实到这种地步?施悌急怒踏前,再度张弓搭箭,对准了敌将的面门再射。
敌将立即抬起手臂遮蔽,这一箭射中他的护臂,当地一声弹开。
施悌两箭射空,敌将已迫到近处,单手挥动长槊斜斜地刺下来。
施悌大叫一声,双手奋力将长弓掷向敌将,同时用力翻身,向侧面跳开。他虽然担任佐军司马的文职,但行伍出身,日常的军事训练从不懈怠,也多有亲身搏战的经历。这一闪,闪得快极了。
但敌将的动作更快。长槊的锋刃从施悌的咽喉处刺入,贯穿胸腹,从侧腰透出,直没入坚硬的地面,发出可怕的闷响。随着长槊的颤动,施悌的鲜血从咽喉和侧腰两处喷射出来,把长槊染得通红。他还没死,还在抽搐挣扎。
敌将松开手,将长槊弃置不顾,转而拔刀。
他用的槊,是特制的精良大槊。刀也是大刀,厚背长柄,通常都是军中特选出的力大骁勇之士双手握持,陷阵所用。但他单手握刀,就仿佛握着灯草也似,长刀如电出鞘,立往身前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