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3章 小花  大明杀猪匠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前世胡子涵物价局调研员,为了彻底弄清生猪市场情况,自然触及了各个环节商人的商业秘密。在此过程中,地痞流氓、KTV、大保健等等,那些商人可没少使坏。所以到了明朝,白员外能使出的烂招,他觉得自己完全能够应付。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其实正德更狠。在他讳猪的诏令之下,种猪、劁猪、卤猪蹄的、烀猪头肉的等等,凡是和猪关联的各个行业,全都遭殃。尤其是养猪的,比前世的环保风暴还要厉害。

不过他这诏令相当无脑,布政使鲁有智乐此不彼,可知府马慕君根本不作为。所以济南府的养猪户,全转入地下。

此时藏猪的村民们都怕枪打出头鸟,一口一个胡家翁,观察胡屠夫的反应,一旦卢娃子家开了头,他们再偷偷跟风,趁机卖个好价钱。

前世南方猪肉老板的教训,大衣哥的教训,村里的事情很复杂,胡子涵也不想往里面搀和。

胡屠夫和丁屠夫市侩,满嘴跑火车脸不红心也不颤,一个明朝的亲爹,一个明朝的邻居,他也没办法讨厌,于是步入了卢娃子家里。

从村民口中,胡排得知,卢娃子家里有十亩地,他大致给他家算了一下账。

风调雨顺,人力、牛耕和肥料全部充足,锄草及时,一亩地的粮食产量,也就三百来斤,十亩地也就三千斤。

明朝官俸,俸米二石,银一两。

一石大致相当于两百斤,三千斤15石,折银7.5两。这就是理想状态下,卢娃子一家种地全年的收入。

可靠天吃饭的年代,风调雨顺只是希望。

明朝没有抽水机,碰上大旱,就给龙王爷烧香。

明朝没有拖拉机,卢娃子家里连牛都没有,还要租牛耕地。

德国化学家哈伯没出世之前,化肥是没影的事。即便是农家肥,一家存量也顾不了十亩地。

明朝没有化肥厂,但有专门拾粪这一职业,相当于前世那些卖化肥的。

前世蒜农一车鸡粪两三千,按一两银子五百块,放在明朝这一车鸡粪至少得四两银子,卢娃子家连肥料都买不起。

而农家肥两大弊端,杂草疯长和害虫泛滥。

明朝没有百草枯和杀虫剂,喝不死人,但弯腰挥锄头能累死人,罗锅特别多。

从村民口中得知,一亩小麦大致产量,平均也就一百多斤,加上秋收大豆、高粱或者谷子,勉强能收上三、四百斤。

当年彭老总亲自试验,多收了三五斗。

胡子涵觉得关于收成,明朝这村民嘴里是实话。

官吏的工资都发宝钞,不捞油水是不可能的。除去田赋和人头税,以及各种苛捐杂税,卢娃子家光靠种地,一年能落下3两银子,已经是烧高香了。

他这还算是中农的家境,村里许多人,都是隔壁村地主高员外的佃农。

前世农民还有补贴,种地照样亏得一塌糊涂,很多地都落荒了。

胡子涵此时感到庆幸的是,他幸亏没穿越成农夫。

经济学中,有个马太效应。

养猪这一副业,是卢娃子家收入的重要支撑。

可惜正德说了,我是皇帝,就是不让养,咋滴?

再加上他父母双亡,爷爷也快升天了,如果没有外部强力介入,按照自然的马太效应……

胡子涵不愿往下推结果了。

卢娃子要想改变命运,必须跳出这个家庭环境。

即便不走朱元璋的路子,那最好也是徽商的路子。

“你是傻哥哥?”

一个四岁左右的小女孩,仰起脏兮兮的小脸,对着胡排傻傻地笑。

别人穿越明朝,要么败家风光,要么享福泡妹。

望着小女孩傻傻的笑脸,胡子涵终于体会到,卖梨老头甩给他一个超大的麻烦。

前世小萝卜头牺牲时,身边也有一个小女孩……

胡子涵心痛。

小女孩可不知道他心里想什么。

她觉得胡排的样貌,像哥哥描述的,急忙跑进了厨房,拿出了一个鸡腿:“傻哥哥,哥哥说了,这个留给你。”

还记得给我留一块,小萝卜头真懂事!

胡排暗叹一声,抬起袖子,帮她擦了擦小脸:“你吃,哥哥不饿。”

“嗯嗯呃,不,哥哥说了,这是给傻哥哥的。”

小女孩不依不挠,顺手摸了摸圆鼓鼓的小肚子。

胡子涵也是被各路商人小动作熬出的老油条,见过卢娃子偷吃面筋,看小女孩不经意的动作,已然全明白了。

大半只鸡,都给她吃了。剩下一小半,卢娃子留给她下顿吃。他知道胡排要来,撕下了最好的一块肉。父母已经去了,哥哥的安排,妹妹牢记在心。

她扒着胡排的腿,掂着脚尖,高高举着手里的鸡腿,眼睛里满是渴望。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