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二十八章 任命杨嗣昌为兵部尚书  明末试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谢升心中明白,他已经把朝中有资历、知兵之臣堪任兵部尚书者,几乎全部都一一列出,上报同列简用。

如今皇上还是不满意,下达圣旨再列几人,这样,情况已经明了。

如今口袋中只有两人可能合了圣意。

皇上在圣旨中已经有所暗示,他为官多年,岂能不知?

第二天。

吏部尚书谢升揣摩圣意,会同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再行公推推举,将新的两人名单上报具题了上去。

这两个新的上报名单的人是:“总督宣大山西地方等处军务、兼理粮饷、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降三级戴罪杨嗣昌;现任巡抚辽东宁锦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管备倭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仍加服俸一级方一藻。”

对这一上报人选结果,崇祯皇帝很是满意。

当即就用朱笔在杨嗣昌的名字上打了勾。

崇祯九年十月十三日,吏部尚书谢升接到圣旨:

“杨嗣昌起升兵部尚书仍带降三级戴罪。封建多事,枢务急需料理,且守制启用先朝原先有成例,着遵旨,作速前来供职,不得少延。”

“钦此!”

随即,兵部官员李登科一行人,驱马前往新任兵部尚书杨嗣昌的老家,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之处传达天旨。

这一场大明上下,都十分关注的兵部尚书推举,终于在大家的意外中,落下了帷幕。

但是崇祯皇帝和朝廷,任命一个还在守制丁忧的人为兵部尚书,引起一些人的强烈不满。

他们认为,丁忧尽孝是传统的道德礼制,父母死亡,必须在家尊礼守孝三年,朝廷事大,但是朝廷又不是没有人才。那么多的朝廷官员都是堪任兵部尚书一职,为什么要用一个还在守制丁忧的官员?

真的是朝廷无人可用了吗?置其他大臣于何地?

一部分官员和天下士子,不敢埋怨皇上和朝廷,都纷纷转向盯着杨嗣昌,看他敢不敢冒天下大不违,去接这个兵部尚书?

没看见吗,万历期间首辅张居正因为家父去世,夺情没有丁忧,最后身败名裂,连自己的门生等都反对他。

他们都带着一些复杂的情绪,默默注视着杨嗣昌,如果对方敢接旨,那就等着弹劾,和笔诛口伐吧。

……

宣府镇。

周大虎三镇提督的驻地之一。

除了留下了朝廷规定出钱粮的他的六千兵马外,周大虎还留下了五千精锐兵马,全是骑兵,其中一千铁甲马兵,一人双骑,也留下了。

其余的五千兵马和一千夫子,则是赶着数万的牛羊骡马。

其中骡马近一万五千头。

牛驴近近四万多头。

为什么这么多?

这是因为,周大虎将所有的从清军手中,所得的金银和其他用品,都换成了这些牛羊骡马。

那些官兵将领得到这些牛驴骡马,除了一些战马外,其他的他们也是会一一宰杀当成肉食用了,或者转卖。

这可是大大的浪费,太可惜了。尤其是清军抢了这么多的耕牛,朝廷是严厉禁止屠宰耕牛食肉,一旦发现就是大罪。所以卖个人情给对方,即结交了对方,还少了了处理手中牛驴骡马的麻烦。

当然这个交换是按照市场价,而支付的、

钱从哪里来?

当然是从清军手中夺回来的。

光是从歼灭的六千余名清军身上扒下来的银两,就有数万两,平均一人身上有银子多则十余两,少则数两。

而辎重中,金银合计四五十万两,周大虎一部就得六成,三十万两。

这些钱全部都用于了和其他几镇将领交换牲畜。

最后周大虎手中的现银,只有不到十万余两。

当然还有大量的军功首级,这些周大虎倒是不会再全部的只要赏银了。

生存发展已经到了瓶颈,这些银子已经不能起太大作用了。如此不能再大发展,那样还不如占位置吧。

豫北三府的现在的发展瓶颈,也就是五万兵马。

再多,那就需要海量的银两来精耕细作。

而且自己兵力发展到了五万,就需要在朝廷的范围里安排位置了。

以朝廷之物力来养兵马。

毕竟个人的能力实在太有限了。

自己的兄弟有一个官身,有俸禄可拿,还能光宗耀祖,确实该做了。

过去没有这么做,那是须要钱粮用来发展。

这一时间,周大虎想了很多。

周大虎望着一眼望不到头的牛驴骡马长队,还有那跟着到林县去的数万喀喇沁、土默特四旗牧民,心中长舒一口气。

这些牧民都是一些照顾大牲口的一把好手,林县靠山吃山,发展养牧是一个摆脱贫穷的一个办法。

这些人即是人质,也是好的专业劳力。

而有了数万头牛驴骡马,可以顶替大量的青壮劳力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