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长安城有八百里之远的厉王城。
厉王爷在这里接见了大韩国的使者。
大韩国的使者递给厉王爷一封书信,还有十张金币本票。每一张的票面是一万金币。
厉亲王推辞了一下,收到了那十张本票。
收了本票,他才去看那封信。
看完了信后,厉亲王闭上了双眼。
等到他再睁开眼睛时,大韩国的使者忙问。
“王爷,你的决定是?”
厉王爷没有直接回答,站起身来,在屋内走了几个来回。
“如果我们皇帝知道了,那么我就很难了。”
终于,厉亲王开口了。
“不会让他知道的。我这次来,也是用的商人的名义。至于我们陛下提的要求,也不是很为难。你只要将天柱府的军队调走,那么,我们就会从宋国借道出兵,直插庆安。”
厉亲王问:“这次你们准备出多少兵?”
“两万。对付那个小子,只需两万兵马,就能手到擒来。”韩国使者傲气的说。
厉亲王摇摇头:“不够!我上次曾派了我的厉王军的五千人,加上天柱府的六千人,合计一万一千人,去攻打庆安城。连边界都没有攻进去,便损失了八千多马。”
“两万人可是你那次的两倍啊。”
“我听说,周云的手上,又增兵了。现在他的手上,也有七八千人。你是攻,他是守,你两万人能攻下庆安城才怪。”
韩国使者请教道:“那王爷觉得多少人才行?”
“三万!”
“没问题,三万兵马,我们不费事,主要是借道,人多了,宋国不愿意。”
“多花点钱,没有不愿意的。”厉亲王说。
韩国使者笑了,他也不当回事。
双方约好了发动的时间,韩国使者离开了。
厉亲王召来了自己的管家。
“你安排五千人,穿便服,化装成土匪,在临沂抢几个人家。”
管家:“王爷有行动?”
“不是我行动,是韩国有行动。他们希望我调走驻扎在天柱的一万精兵。”
“我明了!王爷是想在临沂活动,之后,让临沂向上求援,而兵部再下令天柱的这一万精兵去临沂剿匪。”
“对!具体的安排你去布置。行动的时间是”
之所以让管家出面,是因为,万一调查出来,是自己安排的,那么天下人必骂厉王爷。
管家出面,厉王军都会听从,大家都知道,管家就是厉王爷的口与手。
但是,万一出了问题,那么,自己可以不承认。
管家私自安排的!
管家瞒着自己调兵遣将的!
王爷没有亲口下令去调派人手!
这段时间有点忙。
但是,庆安的人,忙得脸上溢出了满满的幸福。
几十年来,从来没有过的喜悦来临。
丰收了!
各家各户,收获的粮食,是几十年来的初次之最多。
过去,每到收获的季节,大草原的胡子就会骑兵过来抢粮抢人。杀人又放火。
所以,农民们往往都是抢着收获。
白天不敢收粮晚上收。
粮食没成熟完全,八分熟了,就抢着收回来。
这样抢回来的粮食,质量不好,产量又低。
今年,千里长城修了起来。
胡子是来了,来了好几次。
但是,来到了长城前,他们便望城兴叹。
这里,过去是他们的摇钱树,但是现在,这里是龙潭虎穴,让他们害怕。
不信邪的胡子发动了冲锋,但是马头撞上了城墙。
他们手上的刀,感到城墙的坚硬。
最后,死伤了不少人后,胡子撤走了。
庆安人悠闲自得地收获着粮油作物,瞧都不瞧那远去的尘痕。
最高兴的是农垦师的农垦士。
十个师的农垦士们,除了一个月内加入的新人,其他的人,他们种的田大丰收了。
这些人,都是从外面加入进来的人。有的人家,生活不下去了,所以,冒着天柱府军的封锁,拖儿带女闯进庆安。
他们只想不被饿死。
哪知道,在庆安,他们活出了个人样。
每家六亩地,种出了一千多斤的粮食。这一千多斤的粮食,上缴三百多斤,自家留下七百斤。
七百斤,足够一家六口人吃上一年。
而且,他们每家,每个月可以收到五十铜币的军饷。
正式军人,每个月五十铜币,而他们这些预备役的军人,则是一半,每个月一人二十五个铜币。
每家两个预备役的军人,相当于一个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