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一九章 大结局  1997重启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当着陆文皓的面,把纪顺德三个字倒着写下来,陆文皓是心满意足了,可是却把陆振华气得够呛。

陆振华揪住陆文皓就是一顿狠揍。

在初中期间,陆文皓同样爱学习,因为学习可以给他带来一定的实惠。比如班级里的差生混子,为了可以抄陆文皓的作业,对于百般巴结,一旦陆文皓打架,他们也会帮忙。

陆文皓是光明市第一初级中学的两个极端,学习成绩非常好,是所有老师公认的好苗子,特别是数理化,市里年级名列前茅。然而他又是问题学生。拉帮结伙打群架不说,还针对食堂卫生问题,带领整个初中的学生罢课,与学校交涉,最终学校迫于压力,辞退承包食堂的关系户。

陆文皓的第一次成功的反抗,就是在他初中毕业以后,陆振华希望他去报考中专,在光明市职业技术学校学习三年,然后分配到光明机械厂参加工作。

然而,陆文皓经过绝食、找外公徐明顺、找陆振华的领导,终于迫使陆振华改变了意见,他成功考进光明第一高级中学。

在光明高级中学读书的时候,陆文皓也像平时一样,自己不惹事,绝对不怕事,在光明高中,他成了学校里的名人。狠人陆文皓,不要惹他。

只要惹了他,那就是不死不休。

陆文皓偏偏学习成绩好,老师和教务主任都偏向他,当然,那个时候,陆振华已经成为技术工程部部长,享受副处级待遇。在光明市这个小地方,也算是手握着权力的高官之一。

陆文皓第一次主动惹事,还是因为宋佳琳。宋佳琳在光明高中,算是班花,时常受到社会青年和学校的混混们的骚扰。陆文皓发现宋佳琳惶恐不安,不敢回家。

陆文皓挺身而出,抡起砖头上阵,带着几个学生与社会青年打架,最终因陆文皓胳膊骨折住进医院而结束,宋佳琳对于陆文皓的感情,在其母的干涉下,变得不单纯起来。

在宋母李颂花看来,陆文皓出身好,还有一个当部长的父亲,是理想的女婿人选。

宋佳琳与陆文皓在高中时期,谈起来恋爱。

然而,陆文皓并不想待在陆振华的阴影之下,他渴望走出去。他发奋读书,通过学习考上了清华。

而宋佳琳成绩不如陆文皓,最终辍学。在陆文皓动用陆振华的关系,运作下进入光明机械厂担任职工。

正所谓魔高一丈,道高一丈。

陆文皓的打算,最终因为陆振华的干涉而胎死腹中。陆振华知道陆文皓想出国留学,就骗陆文皓厂里可以解决一部分留学奖学金。陆文皓隐隐约约知道国企福利好,也不怀疑,就按照陆振华的要求,将毕业证、身份证以及其他证件交给陆振华。

陆振华却利用这个机会,给陆文皓办理了入职手续。为了逼迫陆文皓就范,陆振华断了陆文皓所有钱财,无奈之下,陆文皓进入光明机械厂,从助理工程师做起。

进入光明机械厂,这是陆文皓人生中最灰暗的日子,在清华大学精英式的教育之下,陆文皓的眼界和思维更大广阔,他认为自己应该干大事,而不是窝在光明机械厂。

然而,陆文皓太小看了光明机械厂的企业文化,不知不觉中,他已经被光明职工给同化了,他发现要想改变光明机械厂的问题,必须成为领导,只有成为领导干部,才能对光明机械厂的弊病进行改革。

陆文皓选择了自己擅长的领域,在反过来利用陆振华的影响力,成功担任华冠一号工程师,负责华冠一号的研发,只要做出成绩,他就可以利用这个成绩,成为光明厂的管理干部,完成自己改革光明厂的初衷。

当九七亚洲金融危机开始蔓延时,陆文皓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陆文皓终于明白,如果不能改革眼前的局面,他最缺乏的不是因为年轻,而是因为没有权力。

阴差阳错,陆文皓得到省工委主任陈峻峰的赏识。在陈峻峰的支持下,他获得了重用,担任已经破产倒闭的光明农机厂担任厂长,随着陆文皓升官,他仿佛一夜之间变得更加成熟。

他变得睿智,有魄力,有担当,最为难得的是,他胸有乾坤,格局甚大,深得省工委主任陈峻峰的重视。

国家进行干部年轻化改革,而拥有一切年轻干部优点的陆文皓,成为了陆峻峰心中理想接班人。

他一步一步走上了领导岗位,开启了他的内部改革,不过这个时候,为时已晚,积重难返的光明机械厂在金融危机这根最后稻草的压制下,轰然倒塌。

陆文皓不愿意向命运低头,更不愿意服输,因为他屡次向父亲妥协,换来的不是更大的自由,而是进一步的压制。

他的父亲给他按排了更好的单位,担任凌云集团生产部长。陈峻峰也为他保驾护航,准备按排他去中央党校进修,调任经贸委工业司担任团委副书记。

可是,陆文皓既没有接受陈峻峰的好意,也没有接受父亲的帮助,他在深思熟虑之后,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