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己为本,以未来为方向,为着重点。多向前看,多向远处看。
心里想着,就又放眼连绵的大南山,尽管跟以前相比已经多了许多高楼,挡住了一部分视线,但视线还是可以放远,还可以看到远方,那里有四季常青的松林,再往上是泼了纯蓝墨水一样蔚蓝的天。
当然,蓝天上还漂浮着许多日子没有注意过的般的云朵。看着那些白白的云朵,既让我想起了年少时猜测背后女孩的那种单纯幼稚的情感,又让我抑制不住放眼望去,想真正地探究一下背后的天空之广阔。
放眼未来吧,我才二十出头,记得儿时听到过的伟人语录,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不要沉迷在一丝一毫,一城一地之中。
多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还有许多我未知的东西,也许还有改变我生命轨迹的时刻在等待着我。
我看着湛蓝的天空,视野放大,心胸也一下子开阔起来了,是的,还有大把美好的未来在等待着我,加油!海超!我在心里给自己鼓劲。
心情,就这样在自我劝说中,自我调节中阴转晴了。
(888)
中午简单吃了点,午睡起来,下午父亲就成了厨房的主角,担任大厨角色。妈妈是帮厨,我属于身兼各种打杂。
楼下提点煤块,土暖气上的热水壶响了,倒倒开水,上南阳台帮父亲拿点大蒜,大蒜都买的那种带缨子的,把缨子编成辫子状,然后挂在阳台墙上,便于通风,不烂。一颗颗大蒜头就像果实一样结在辫子上。用时,就拽下来一头。
天还大亮着,就有心急的人们开始放鞭炮了,起初是零星的一个一个的响。这让我想起了儿时在老院过年的时候。
好不容易盼到了大年三十,下午就从热乎乎的炕席下面把烘烤的一挂小鞭取出来,把绑鞭的线用剪子从头上剪断,然后一个一个地拆下来。还很仔细地数一数,就放五十个,剩下五十个初一早上再出去放。
把拆下来的小鞭揣在衣服兜里,找一小段粗粗的棉绳放在炉子里点燃,然后吹灭,我们把这段吹灭明火,但还在缓慢地燃着火星的棉绳叫做鞭绳,就当做引燃小鞭引信的火源。
开始跟院子里的小伙伴集合,分成两帮,五六个孩子一帮,每个孩子手里都有这么一段冒着轻烟的鞭绳在缓慢地燃烧着。
大家开始轮流点燃自己的鞭炮,看谁的响,谁的花样繁多。于是,脑洞大开,各显其能,插在快掉落的墙皮缝隙的,插在残雪堆里的,盖在铁皮罐头盒底下的,当然还有特别皮的孩子,插在不知谁拉的一小截屎头上的。
那时的条件比较差,父母的财力也都有限,过年买不了多少鞭炮,一般只能买个几挂,两挂二百响的是父亲挑着成挂放的,大年三十晚上放一挂,初一早上放一挂,其他时候就听别人放了。
还有两挂一百响的小鞭,我和妹妹小溪一人一挂,拆着放,小溪还小,女孩胆子又小,所以我就自告奋勇帮她放,她只需要在旁边听响就行了。
我告诉小溪,就算是小溪雇佣我吧,我不要工资,就是热衷于用鞭绳去点燃小鞭引信时的那种快乐。
点燃后,看着小鞭的引信开始快速冒着火星燃烧,然后听到“啪”的一声,心里边就格外得爽,小溪看到我点燃后,还要用手赶紧捂住耳朵,而我则不然,很不屑地慢慢走回来,一边走一边看,心里想着,捂着耳朵多浪费啊,听不到响声了。
现在,我已经赚钱了,可以买好多鞭炮了,但却不喜欢放鞭炮了,找不到那种快乐的感觉了。想到这里,心里未免又有些失落起来。
但每年买上几挂鞭,大年三十晚上和初一早上放放,去去晦气,炸炸自己的士气,还是很有必要的。
心里想着从前的年,外面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也像是传染了一样,由远而近,越来越多,越来越响,越来越密集。天色也在越来越多的鞭炮声中暗了下来,正式开始过年了。
“海超,包饺子了,你不是要擀皮吗?”客厅里的妈妈喊着我。
“哦,来了!”我把剥好的大蒜瓣冲洗干净,放在餐桌上,去了客厅。
一块面板已经放在了茶几上,围着围裙的妈妈正在揉着面,揉好之后,用菜刀把大面团切成几段小的。
小面团继续揉上一段时间后,逐渐团成一个圆圆的小面团,我就按照老规矩用擀面轴的一头在面团中央捅了个小洞,妈妈把大拇指穿过了小洞,用两只手把面团捏着捏着,捏成了长长的圆环状。
放到面板上,用到一切,就成了一长条,捋直,在面板上轻轻地来回滚起来,越滚越圆,越匀和。
接下来,妈妈用刀切成了一段段的,横切面翻过来,洒上干面,用手转圆,手掌按压下去,就成了一个个小面剂子了。
这时,就轮到我上场了,我左手揪住面剂子的一点点,快速得逆时针转动,一边右手持擀面轴,快速地滚动,几圈下来,小面剂子就在我的手中变成了一片圆圆的饺子皮。
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