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881-882)春节后的远行  70后的青葱岁月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后搬过来后,给朋友们家常焖大鱼和蒸馒头吃。

大家纷纷笑称唐总革命成功了不忘本,尽管腰缠万贯,但永保百姓本色。朴实无华,与群众保持一致。

唐总倒也不介意,一直说,“我就是这么老土,尽管我也如果不少地方,也出过国,但感觉生活就应该是这样的。种个地,焖个新鲜鱼,烀个片片饼子,蒸个馒头,兄弟朋友喝个小酒,岂不快哉?”

我听了后,从心里也是佩服唐总,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眼前突如其来的万花筒般国外生活方式中,依然保持自我的价值取向,依然保持自己热爱的生活方式,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有个性,够个性。

唐总身上的这种朴实,这种在时代发展中不失自我的个性,也是我所推崇的,也是我所愿意去学习的。

(882)

走之前的那段时间跟唐总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跟着唐总也认识了不少各方各面的头头脑脑,我岁数小,只是跟着唐总,很多人对我没有太深的交情,只是做到了点头之交。

但这段历程对我日后的发展也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在以后的日子里,陆续显示出了他们的能量,也充分证明了唐总确实有远见,有先见之明。

越来越接近春节了,距离离家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六哥陪着银行的朋友也签证回来了,顺利通过。

六哥安排王琳琳订好了机票,是正月十六的,六哥说日子吉利,有利出行。我们从烟海飞深圳,然后从深圳过关去香港,也许他们还要去澳门一趟,在香港玩一天,然后从香港飞新加坡。

尽管离出发还有近二十天,但行程和机票已确定,即将开启人生的一个新旅程,内心已然兴奋激动起来了。

春节前,老四给我准备了不少年货,他自己在餐馆做的熏鱼、猪皮冻、还有灌的香肠,很令我感动。

去了才知道,不光替我准备了,而且还给唐总、六哥、晨哥都准备了一份,让我通知他们去拿。

我一想,都是大哥我也别通知了,反正我年前也没啥事,就挨个送吧,好在都离得不太远。

先给六哥和唐总送了过去。把他们也感动了一下,表扬我成熟了,我赶紧表示这是老四的意思,感谢他们平时常过去捧场。

这些年货尽管不值多少钱,但都是老四亲手做的,给老四也拉了不少人气,我也佩服老四确实是做生意的一把好手,尤其是开饭店。

晨哥的年货是选了个下午,问过晨哥晚上没啥事,就过去了,为的就是晚上能跟晨哥喝一杯。喜欢跟晨哥喝酒的感觉,轻松愉快。

主要还是想听听晨哥的建议,毕竟有了出国读书的念头是从晨哥的提议而起的,我感觉晨哥虽然没有像六哥和唐总那样,帮了我好多实际的事情,但是从思想和看问题的视角和广度上都引导和支持了我很多。对我的成长帮助很大。

在去海员俱乐部的出租车上,收到了唐晓红打的传呼,让我速回电话。有一段时间没见唐晓红了,不知她有什么事找我,不知道她跟阿刚怎么样了,我心里琢磨着,出租车就到了海员俱乐部门口了,付款下车。

一边跟晨哥打着招呼,一边坐在吧台边指了指吧台上的电话,“我先打个电话晨哥。”

“嗯嗯,我给你冲杯咖啡,”晨哥点了点头,朝我摆了摆手。

“喂?哪位打传呼了?”拨通电话,一听不是唐晓红的声音,也许是公用电话。

“哦,你等啊,”电话里一个男人沙哑的声音回答我,说完还不停地咳嗽,估计一天不少抽烟,我心里想着。

“喂?是海超吗?”电话听筒里传出了唐晓红急切但不失温柔的声音,唐晓红的变化太大了。

我心里想着,回了句,“晓红,是我,啥事啊?有段时间没见了,最近挺好的吧?”

“嗯嗯,我挺好的,你怎么样?啥时候出国呀?”唐晓红在电话里笑着问。

“我过了春节就走了,机票已经定好了,正月十六走,”我压抑着内心的兴奋,装作平静地跟唐晓红说。

“哦,这么快,我们又要分开了,我也要走了海超~”没想到电话那头的唐晓红告诉我了这个信息。

“啊?你也要走了?你去哪里啊晓红?”我不解地问。

“我要去广州了,去找阿刚,我不同意阿刚回烟海,我感觉还是广州有发展前途~”唐晓红在电话里坚定地跟我说。

“是吗?你说的也有道理,不过感觉挺意外的,原来不是说阿刚过了春节回来工作吗?你定好什么时候走了吗?”

听到这个消息,确实有些意外,好像又多了些许失落感。

“嗯嗯,原来是这样打算的,但我经过慎重考虑,还是感觉阿刚留在广州发展更好一些,我也想过去看看,适不适应~”唐晓红言语里也流露出了一些不舍。

“这样吧,电话里说不清楚,你下午还上班吗?不上班来海员俱乐部吧,我在晨哥这里,来这里喝杯咖啡,好好聊聊吧,也好见个面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