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叔,我得去老黑家,吃完饭回学校。”我跟二叔请假。
“要走,黑儿?晚上还在这里住下吧?”
“不了,二叔,我得回家看看老的,每个礼拜都回去一趟。”老黑说得很诚恳。
“啧啧,你看看人家这孩子!”二婶在旁边表扬开了,“真不错,你这同学。海超,好好跟人家噶活着。”
“好的二婶,一定。”我笑着跟二婶说。
“你看,你回来一趟,二婶也没做顿饭给你吃。”二婶言语中有些歉意。
“中午吃了,二婶。对了,有咸菜吗?我拿点咸菜就行了。”我问二婶。
“咸菜不有的是?你稍等等,我给你找个罐头瓶子装上。”二婶出去找咸菜瓮了。
“稍等会吧,老黑。你家不远吧?”我问老黑。
“不远,最多二十分钟。就在北边昌街乡,我妈在乡里当老师,就住在乡里。”老黑说明着位置。
“哦,”我其实还是糊涂的,我对这边地形还是不太熟。
“哦,那不远,就是你姨老爷那个庄过去不远。”二叔一听跟我说到。
“哦,这我就知道了。”我点点头,脑子里有了概念。
二婶拿了两个咸菜疙瘩进来,跟我俩说,“海超,这位同学,不急的话再稍等等,我给海超把咸菜炒炒,这生啃咸菜怪不落忍的。”
“你看婶子对你多好!不用了婶子,光拿着咸菜疙瘩就行了,我给海超回去炒。”
“哎呀,你还会炒?还是我来吧。”二婶笑着说,明显没瞧得起老黑。
“这个,你还别说,黑儿还真能办了,中午饭就是黑儿做的。”二叔出来作证了。
“是吗?”二婶又看着老黑说,“你说。这孩子,这么多好处。行。那我给你用个兜子装着,你回去炒吧,一起带到学校吃。”
“好嘞,谢谢二婶。”
老黑按部就班,不失礼节地跟大家挨个告别,我俩往昌街骑去。
十二
我们顺着“一支路”朝北骑去,“一支路”尽管是条小土路,据说以前也算是一条主干道,从我们镇上一路贯通到昌南的几个乡镇。
昌街乡很安静,街上没有几个人。也没有几家商店饭店,相比之下,我们学校南的那个镇街就成了一线城市,繁华得无与伦比。
最起码有电影院,有照相馆,有五六家饭店,还有不少商店。
老黑家在乡街北头的一个胡同里边,胡同尽头是一个挺大的院子,院子里好几棵梧桐树。
院子里种了许多花草,老黑说他妈妈特别喜欢花花草草,每天伺弄伺弄,自己看着舒心。
院子里有六间青砖瓦房,房前有葡萄架子用以遮阳挡雨。葡萄架子下面有两把藤椅,可以半躺的整个院落看起来平静淡然。
天已经快黑了,家里静悄悄的,正是灯可开可不开的时候。
老黑拉开屋门,朝里叫了声,“妈?”
“老黑?”里屋里有应答。
“怎么不开灯?”老黑进了屋,顺手拉了下灯线,把灯打开了。
屋里亮起来,这时从里屋出来一位戴着眼镜的阿姨,“妈,这是海超,我班里的同学,从烟海回来的。”老黑跟他妈妈介绍我。
“大姨好。”我赶紧鞠躬致意。
“好好,来,坐坐,欢迎,茶壶呢?。”老黑妈妈赶紧忙着找茶壶,“先坐坐,我沏点茶水喝。”
“妈,你坐着吧,我来。”老黑赶紧走过去接过他妈妈手里的茶壶和茶叶盒。
“坐下吧,你家是烟海的?”靠墙边有张长椅,我坐了下来,“对,大姨。但是我老家是昌河的,就在北边不远的龙家庄。”
老黑妈妈坐在我对面的方凳上,“回来不适应吧?家里条件不行,教学质量也有差别。”
“挺好的,刚来时不太适应,老黑对我帮助很大,挺照顾我,现在很适应了。”我跟老黑妈妈汇报着。
“嗯,俺家黑儿愿意交朋友,一定一起好好学习,别惹事。不过老黑有个好处,胆小,不惹事。”知子莫若母,老黑妈妈慈爱地笑着说。
“妈,俺爸爸晚上回来吃吧?”老黑边沏着茶边问。
“你爸爸去城里开会了,晚上不回来了,说是住招待所,开好几天,不知道什么会。”老黑妈妈说。
“哦,我去准备点菜,海超晚上在咱家住下。”
“行,我以为你上午就回来了,赶集买了只鸡,炒鸡吃吧,在学校也都吃不了什么东西。”老黑妈妈安排着。
“买鸡了,好!好久没吃了,我炒!”老黑高兴地说。
“再看看,有西红柿,有芸豆,还有什么菜,你看着做吧。”老黑妈妈说。
“学校条件不行是吧?吃的也不好,这我知道。”老黑妈妈说,“我们学校也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