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五十七)-(五十八)  70后的青葱岁月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追思溯源。”

二叔从香案上拿起茶杯,端回八仙桌旁,坐下。又点燃一根烟,悠悠地说道:“咱中国人就是这样一辈一辈传下来的。”

我给二叔添上茶水,“对二叔,不能忘本,不能忘了自己的根。”

“你爸爸,我大哥就做得很好,”二叔很严肃地说,“你爸爸从出去读大学,也二十多年了。只要时间允许每年都回来一趟,尤其你爷爷奶奶在的时候,经常往回打钱,寄东西。回来看望老人。”

“嗯嗯。”我点着头。

“村里的老少爷们也竖大拇指,不管谁去烟海,只要找到他,他都热情接待。”说到这,二叔有些埋怨,“有些人就是不自觉,去找你爸爸也不跟我说,平时跟咱家都没什么来往的,也好意思去找。”

“对,我记得家里经常来一些老家的人,”我跟二叔说这一件事,“有一次,还是让我送到汽车站,给买的车票。”

“但当天车票的没了,我给买的第二天的,又给找的旅馆住下,我爸还给了一箱鱼。”我向二叔汇报。

“就是有些不自觉的,自己去麻烦咱大哥的。”二婶在旁边接话。

二婶在忙着把全家人的新衣服一一准备好,放在炕头热着。

大年初一就要到了,衣服在等着更新,日历在等着更新,生活更在等待更新。

五十八

正在做着梦,感觉没睡了多久,一阵急促的鞭炮声把我炸醒,感觉很近,就在窗户下边似的。

鞭炮声还没响完,另一挂鞭声又响起,跟着,远处的,近处的,陆续响起,不绝于耳了。

“醒了,超哥?”小义睡在我旁边。

“嗯,炸醒了,”我回到。

“起来吧,拜年啦,不能太晚了,天亮了再出去拜年,就让人笑话了。”小义说着坐起来穿衣服了。

“哦,好吧,我们那没这么早拜年的,不礼貌,都是天亮以后。”

“嘻嘻,这不是老家嘛,”小义说到。

“有道理啊,入乡随俗。”我心里想着,也坐起来了。

“醒了?同志们?”堂兄掀门帘从堂屋走进来。

“你早醒了大哥?”我和小义异口同声。

“我已经给老人们都磕过头了。”堂兄清了清嗓子,挺了挺胸说到。

“老大威武!”小义赞道,“我这就起来给爹娘磕头!”

小义说着,穿衣服的动作更快了,

“娘昨天给准备的新衣服在炕头上,”堂兄说完背着手出去了。

我这才发现堂兄穿着新衣服的背影。

“小义,慢点,等等我。”我叫住小义,“等我一起,我不会磕头,你带着我。”

“超哥,你也磕头,你不用。你们城市也不讲究这个。”

“必须的,必须给二叔二婶磕头拜年。”我态度很坚决。

一边抓紧穿衣服,一边想起了在烟墩山下,跟美东他们几个拜把兄弟那次。

那是我此前唯一次磕头。

我的新衣服已经穿了好几天了,走前妈妈就让我穿上了,可以反正两面穿的羽绒服。

我看看一面灰白色的有些脏了,又反了过来,是天蓝色的,我最喜欢的颜色,我也很郑重地穿上。也算是新衣服。

掀开门帘一看,二叔已经坐在八仙桌旁抽烟了,二婶和大姐在锅灶边忙着。

小义拉了拉我的衣角,使了个眼色,我点了点头。

我跟着小义走到堂屋中央,面朝家堂跪下,学着小义的样子一边磕头,嘴里一边给二叔二婶拜年。

二婶赶紧过来扶我,“你看你,海超,你不用。怎么也磕头呢?”

“应该的二婶,感谢你和二叔收留照顾我。”我磕完头站了起来。

“别这么说,这里就是你的家。”二婶动情地说。

“对,海超。出门不准再磕头了光在家里磕一个行了。”二叔严肃说道。

“你不在家,不必拘礼。”

“行,二叔。”我答应着。

“放心,爹,我跟着超哥。”小义说到。

“嗯,”二叔很满意。

“赶紧吃饺子吧,”大姐端饺子上来了,“赶紧吃,一会该有来拜年的了,就没法吃了。”

“来来来,都坐下吃饭。”二叔把烟摁灭。

“我洗脸刷牙,”我笑着说,还没顾得洗漱呢。

吃完饺子,刚撤了桌子。就听见门外嘎吱嘎吱的声音,有人来了。

堂兄往门外迎去,门打开,进来七八个年轻人,都跟小义差不多大。

进门就各自跪倒在地,一边磕头,一边念叨“给大爷拜年,给大娘拜年。”

“哎呀,起来起来,来看看就行,还磕头,坐吧,坐吧,喝杯水,吃糖。”二叔和二婶笑着回答。

寒暄几句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