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三十九)-(四十)  70后的青葱岁月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位置。

“小溪也喝一碗,也沾沾你哥的光,好不容易的。”妈妈给小溪也盛了一碗过来。

“谢谢妈妈,谢谢哥,沾你光能喝上鸽子汤了。”小溪又朝我挤着眼。

“去,敢笑话我。”我小声喝道。

坐下喝了一口汤,确实挺好喝。抬头看看,妈妈端了一碗稀饭过来自己要喝。

我放下勺子,走到液化气炉灶前,拿勺子从砂锅里盛了两大块鸽子肉,又盛满汤,小心翼翼地端到妈妈桌子前放下。

“妈。你也喝碗鸽子汤吧。”我说。

“我不用,我还是喜欢喝稀饭。”妈妈推辞着。

“喝吧。妈妈,你也喝嘛,”小溪也劝道。

“好吧,好吧,我喝,你们都是孝顺孩子,”妈妈答应着“唉,你说我们这个家多好,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妈妈喝了口汤,继续说道,“我和你爸都是大学本科生,工作也都很稳定,小溪也不用我们操心,很听话。”

“就是你,海超,”妈妈自己也感觉奇怪地说,“你小时候挺听话的,学习也挺好,小学基本都是双百,怎么上了初中,尤其转学后。越来越不听话,学习也越来越成问题了。”

妈妈又叹了口气,“原来把你转到二十一中感觉教学条件更好,有利于你学习。现在看事与愿违了。”

“越来越让我们操心了,这次头又摔成这样,多危险啊。”妈妈后怕地说。

“妈,我以后好好的,不再让你和我爸担心,”我赶紧表态。

“对啊,把心用在学习上,”妈妈放下勺子说,“我和你爸都是本科生。我们那个年代上大学很不容易的,外培养不出你一个大学生,唉……”

我无言以对,低着头,默默地喝着汤,一小口,一小口轻轻嘬着。

生怕弄出一点声音。

四十

饭后,我主动帮妈妈收拾碗筷,让妈妈先回房间看电视。妈妈还担心我的头,我说没事,已经不疼了。妈妈看我的精神状态也不错,就放心回房间了。

我把碗筷刷了,地面扫了,炉子添了煤,开水也倒了暖瓶里了。餐桌也擦了,把厨房收拾得干干净净,松了口气,心里这才隐约感觉舒服了一些。

回到房间,我不由自主地打开一本书。坐在写字台前看了起来。不知看了多久,也不知看进去没有。

第二天美东又来看我,还带了齐秦的《狼》,家里有双卡录音机,但基本都是妈妈喜欢的歌,像齐秦的歌父亲是不允许家里出现的。尽管这个城市的马路上都已经流行开了。

妈妈也同意美东陪我去打针了,打完针回家我很开心地跟美东听着歌,聊着我们彼此的心事。快乐的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

伤口已经在悄悄地愈合了,十天的时候把线拆了,大夫说长得不错,伤口结了痂,越来越痒,想挠又不敢挠,妈妈说不能动伤口的痂,得让它自然的掉落,如果自己强行扣掉了,会留下大疤。

虽然是男孩,但也是爱美的年纪了,每天拿着小圆镜在大立柜镜子前照来照去,盼望着痂早些掉,盼望着不留疤。

起初还打针那几天,美东每天上午就过来了。后来不用打针了,美东就上午上完课,下午自习课请假早些赶过来看我。那段时光的相处也为我和美东成为一辈子的好兄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我感谢美东的时候,美东总是说应该的,咱俩是兄弟,这让我很感动。

有一次,美东也很动感情地说:“海超,不要再说感谢的话了,兄弟感情是处出来的,不是说的,”美东顿了顿又说,“说实话海超,那天要不是你赶过来得及时,钢管就砸在我头上了,而且可能不止一下。”

美东紧握着我的手,一起做一个拳头状,“我们以后还不知会遇到什么困难,什么难事,但不管何时,不管遇到什么事,相信,你的身边都会有我。”

美东说话都是那种不紧不慢,细水长流的感觉,很少有看到他如此动情,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能清晰的记起美东那会儿的眼神和语气的坚定。

除了打针,我没敢再出门,怕爸妈哪次半路回来,找不到我,担心。

美东放假了。我没参加期末考试,妈妈说,父亲从外地打回两次电话问我的情况,告诉妈妈,他已经跟学校请好假了,不用去考试了。

再就是问我的伤口怎么样了,叮嘱妈妈别让我出门。一个是不利于伤口愈合,再一个是避免跟外界再联系。父亲好像已经知道了些什么事情,好像正在安排我的未来。

我也一直在等待着父亲终将到来的一次谈心,但我想,如果是训话或者呵斥,甚至打我一顿。我可能心里会舒服一些。

小溪也放假了,每天忙着画着什么,不让我看。女孩大了,有自己的心事了。瞒着哥了。

我的痂已经完全掉了,留下个疤,但不严重,疤那里也长了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