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三章 封堰渠使  开隋柱国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烦我,清闲的很。”

赵开微微一笑,道:“陛下有周公辅政,正好可以多研习一些经籍,揣摩圣君之道。”

宇文邕看了看宇文孝伯,道:“正是如此,朕前日跟大兄说,孝伯自小与我一起学习典章,常借彼此启发,我入了宫,可不好就此断了学习圣人之道。丞相这才把孝伯任为右侍上士,时常进宫陪我读书。”

宇文孝伯轻哼了一声,脸上浮现一丝愤慨,沉声道:“陛下放心,臣定当忠心随扈,陪你好好读书,好让朝廷上下明白陛下乃是聪慧明君,不让奸臣占了便宜去。”

赵开惊异地看了一眼宇文孝伯,他有小赵开的记忆,印象里他确实以正直闻名,不想真的如此率直而言。

宇文邕笑了笑,岔开话题道:“朕在宫中,也听闻谦之如今人称金风玉露郎,才名传遍长安,许多王公大臣家的小娘子都想见你一面哩!看来少不得要多喝你几次喜酒才行啊!”

宇文孝伯闷声道:“淫词艳语,只可怡情,不能滥觞。谦之的佛偈,才是洞察人心的见解,足可教人修身养性,这是极好的。”

赵开愕然道:“这佛偈可不是我写的,孝伯兄莫要误会了才好。”

宇文孝伯道:“君子不可欺之以方。若真是高僧所作,如何不自己传法出来,反倒任你开口方才名显?你怕盛名所累,假托游方僧人之名,我倒是理解,谦之无须推辞。”

赵开不知如何开口,心想看来以后再做盗文偷香之事,还得更要小心才是。

宇文邕倒是赞叹道:“谦之用这佛偈往我大兄府里一送,得了个轻松自在,实在是高明。不知可有妙法教我?”

赵开苦笑道:“尚请陛下宽宥哩,赵开绝非投诚于丞相!”

宇文邕拍拍赵开肩膀,道:“哪里话来!丞相乃国之肱股,哪个文武大臣不应向我大兄投诚?投诚于丞相,便是忠心于朕,有何分别?”

说罢,眨眨眼睛。

赵开一咧嘴,诚惶诚恐地道:“赵开愚昧,谢陛下宽容!”

宇文邕道:“罢了。谦之,丞相劳苦功高,朕也想有所嘉奖,你可有好法子?”

赵开想了想,道:“示其尊隆,避其不喜。”

宇文邕抚掌叹道:“好小子,一语道尽朕之所想。前些日子梁州报有佛光祥瑞,朕就想着,以丞相的名义建个大寺,以示尊隆,你看如何?”

宇文孝伯有点着急,道:“陛下,这建造寺庙所费羁縻,耗我国力,还请三思!”

宇文邕道:“那有什么,应当的。大兄都在军政上操劳,我前些日子就跟谦之商议,准备开垦些荒田,凿渠引水,教百姓以农桑,这不就可以弥补国库了么?”

宇文孝伯没法反驳,沉默下去。

赵开忍不住笑,伸手捂住嘴,好一会儿才道:“陛下圣明!农桑乃国本,陛下以万金之躯示以农桑,既替丞相大人分忧,又深合治国之道,此法最妙!”

宇文邕瞟他一眼,道:“你手上拿的什么,可是刊印之法?还不呈上来。”

赵开让宇文孝伯帮忙,拉着丹纸的两边打开,正是一幅天下山川图,不过却以粗线标注了国界。

宇文邕俯身过来细细观看,啧啧称奇,越看越是激动,叹道:“有了此图,朕方知长安之小、大周之小!有朝一日,朕定要抹去这些粗线,让它江河山川都在一国之内!”

宇文孝伯作揖向皇帝贺喜,道:“得此图画技,才是大有可为。日后我大周将军人手一册,胸中自有沟壑,排兵布阵进得地利之要,必可战无不胜!谦之大才,孝伯佩服!”

赵开却不想接这个话,轻叫道:“陛下、孝伯兄,赵开画此图,却是拿来游戏教学之用哩!”

宇文邕讶道:“这又是如何说法?”

赵开讲了一遍军中寒门孤幼的事情,道:“我见这些孤幼整日游荡,求学无门,我那田庄又是无人可用,便请他们一起搭伙度日。平日耕田,闲时读书。这帮军门之后,精力旺盛,我便想出这么一个法子,在我田庄挖出十亩上下的微缩基地,教他们认识山川地理,日后投入军中,更能为国效力。”

宇文邕越听眼睛越亮,道:“此法甚好。收取军门孤幼朕是知道的,你且尽心做去,基地成型后朕定要去看看,如若可行,朕有重赏。”

赵开笑道:“我就是小娃们的玩闹,可不敢要什么赏赐哩。”

宇文邕叹道:“玩闹好,就是要这个玩闹。谦之,本来朕就想在龙首塬赐你千亩荒地,迁几户府兵过去,一方面帮你种地,让你安心完善刊印之法,一方面也有个照应。没想到你都有了打算,那朕得考虑考虑,如何给你个贴切的官身了。”

赵开见皇帝说得真切,鼻子一酸,揖礼道:“陛下爱护赵开,赵开是知道的。只是这官身嘛,我年方十二,实在不宜过早相授,不仅做不好,还徒惹瞩目。”

宇文邕道:“朕心里有数,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